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4届贵州省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4届贵州省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8页大小:544.7 K上传日期:2024-04-21 14:21浏览次数:23U1 侵权/举报

贵州省2024年高考选择性考试科目适应性测试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生物学原理采取某些措施使植物生长满足人们的需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大棚里增施CO2是为了促进有氧呼吸B.去除顶芽是为了促进果实的成熟C.人工授粉是为了保留全部亲本性状D.人工补光是为了提高植物有机物的积累【答案】D【解析】【分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于是侧芽萌动、加快生长,顶端优势得以解除。【详解】A、在大棚里增施CO2是为了促进光合作用,A错误;B、去除顶芽是为了促进侧芽的生长,B错误;C、人工授粉是为了提高受精率,C错误;D、人工补光是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植物有机物的积累,D正确。故选D。2.科学家在厌氧型光合细菌中发现了一种利用菌绿素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该细菌的光合作用与高等植物相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的合成同样依赖色素分子吸收光能B.菌绿素和叶绿素同样位于类囊体薄膜C.(CH2O)的合成都需要ATP和NADPH的参与D.该细菌不释放O2是因为NADPH的H来自H2S【答案】B【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但是没有叶绿体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厌氧型光合细菌利用菌绿素吸收光能合成了ATP,同时H2S转变为SO42-的过程中合成了NADPH,合成的ATP和NADPH用于CO2的还原生成了(CH2O)。【详解】A、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ATP的合成依赖光合色素吸收光能,识图分析可知,厌氧型光合细菌中ATP的合成同样依赖色素分子(菌绿素)吸收光能,A正确;B、菌绿素是厌氧型光合细菌中分布的色素,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也没用类囊体薄膜存在,高等植物的叶绿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C、高等植物暗反应过程中C3还原需要ATP和NADPH的参与,生成(CH2O),图中厌氧型光合细菌(CH2O)的合成也需要ATP和NADPH的参与,C正确;D、识图分析可知,图中H2S转变为SO42-的过程中合成了NADPH,因此该细菌不释放O2是因为NADPH的H来自H2S,D正确。故选B。3.生物膜独特的组成和结构使其在物质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膜的磷脂分子中饱和脂肪酸比例升高会使膜流动性升高B.膜上转运蛋白可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方式运输K+C.胰岛素或乙酰胆碱可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排出细胞D.核膜上的核孔允许核内转录得到的tRNA运出细胞核【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构成,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使细胞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详解】A、膜的磷脂分子中饱和脂肪酸比例升高会使膜流动性降低,A错误;B、膜上转运蛋白可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方式运输K+,B正确;C、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时,会在细胞内形成包裹胰岛素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胰岛素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尽管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属于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这样可以使神经递质快速大量释放,从而保证了兴奋的快速传递,C正确;D、通过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运出细胞核,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D正确。故选A。4.细胞中甲、乙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单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和乙中的部分种类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甲分子R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可决定乙分子的多样性C.若a为OH,则甲与乙形成的某种复合物可构成甲的合成场所D.若a为H,则甲与乙形成的某种复合物在有丝分裂中呈现不同形态【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的中心元素就是碳元素,连起来就是一条碳链,核酸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五碳糖构成的,五碳糖中主要元素也是碳元素,多糖为单糖构成,糖的主要组成元素也是碳元素,故而称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详解】A、甲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乙核酸,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A正确;B、甲分子R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意味着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它是由乙分子中的DNA决定的,B错误;C、若a为OH,则为核糖核苷酸,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rRNA和蛋白质可以构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正确;D、若a为H,则为脱氧核苷酸,而染色体和染色质都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两者是同一物质的两种不同的形态,D正确。故选B。5.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把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血液中苯丙氨酸积累,影响智力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苯丙酮尿症在男性和女性中患病概率不同B.正常双亲生出患病子女是基因重组导致的C.该病症可通过控制苯丙氨酸的摄入来根治D.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答案】D【解析】【分析】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把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积累,并从尿中排出。【详解】A、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患病概率相同,A错误;B、正常双亲生出患病子女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B错误;C、该病症可通过控制苯丙氨酸的摄入来缓解,不能根治,C错误;D、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D正确。故选D。6.PER是存在于下丘脑某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生物钟基因,当其突变或者缺失时,会引起节律紊乱。PER蛋白的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ER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可沿着过程①②传递B.DNA聚合酶与PER基因结合发生在过程①C.过程②③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方式不同D.过程④可使PER蛋白含量下降而引起节律紊乱【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②是翻译,③是肽链经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①表示转录,②是翻译,PER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可沿着过程①②传递,A正确;B、DNA聚合酶可催化DNA分子复制过程,该过程中DNA聚合酶与PER基因结合,而图中的①是转录,B错误;C、②是翻译,③是肽链经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③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D、据图可知,图中PER蛋白质能够抑制PER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结合题意可知PER是存在于下丘脑某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生物钟基因,当其突变或者缺失时,会引起节律紊乱,故过程④可使PER蛋白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不会过量合成,从而维持生物节律正常,D错误。故选A。7.小黑麦是科学家将二倍体黑麦与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异源多倍体。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种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正常B.可用秋水仙素诱导杂交种获得小黑麦C.图中小黑麦形成的配子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D.图中小黑麦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多倍体育种原理:利用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详解】A、图示分析可知,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黑麦是二倍体,杂交种有来自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来自普通小麦的三个染色体组,染色体联会紊乱,A错误;B、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代为ABDR,由于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四倍体高度不育.必须用秋水仙素将染色体加倍,加倍后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可获得小黑麦,B正确;C、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代为ABDR,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经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后含8个染色体组,是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形成的配子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D、图中小黑麦组成是AABBDDRR,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A。8.“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繁花满枝,瓜熟蒂落”,植物整个生命历程都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使种子α-淀粉酶合成减少B.“幼苗生长”时,幼芽中甲硫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C.“繁花满枝”时,油菜素内酯可促进花粉管的生长D.“瓜熟蒂落”时,果实内乙烯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A、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所以“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使种子α-淀粉酶合成增加,A错误;B、“幼苗生长”时,幼芽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错误;C、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花粉管的生长,促进种子形成,进而可增加结实率,所以“繁花满枝”时,油菜素内酯可促进花粉管的生长,C正确;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叶子和果实的脱落,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故“瓜熟蒂落”时植物体内合成的乙烯和脱落酸的量都增加,D错误。故选C。9.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分子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因子是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信号之一B.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后调控有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D.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详解】A、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A正确;B、光敏色素是一类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分子,在受到光照射时,光作为一种信号能被种子中的光敏色素捕捉,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B正确;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标准后会刺激脑干化学感受器进行调节,C错误;D、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直接影响害虫的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种群的数量,降低害虫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C。10.过敏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敏特应性皮炎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紊乱导致的B.可用抗组胺类药物缓解过敏特应性皮炎诱发的症状C.再次接触过敏原,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可分泌抗体D.找出过敏原并避免与之接触是预防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