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云南广西贵州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届云南广西贵州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格式:docx页数:6页大小:40.9 K上传日期:2024-04-21 14:08浏览次数:260U1 侵权/举报

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贵州招果洞古人类遗址是黔中地区人类活动的最早证据,对于建立黔中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据目前动植物考古的初步成果显示,招果洞人群具有十分明显的采集渔猎特征,尚未发现农作物种植的痕迹。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招果洞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B.招果洞人群未发展早期农业C.考古对于历史研究意义重大D.采集渔猎是其唯一生活方式2.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整理的秦律中,《工律》要求制作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短和宽度必须相同。这表明秦朝的手工业A.重视生产的标准化B.私人经营形式为主C.实现了流水式作业D.生产水平领先世界3.柳宗元认为佛教有些内容与《论语》符合,激烈反佛的韩愈实际上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理论。当时各佛教宗派不同程度吸收儒道精神。道教也学习儒家,开始讲礼义、忠孝,模仿佛教制订教规戒条等。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A.思想统一兼容并包B.三教融合催生理学C.儒学主流地位丧失D.文化呈现多元特征4.从宋神宗到北宋灭亡,为缓解长期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朝廷鼓励军队经商,于是大量的军人从事商业活动。很多将官利用权力役使普通士卒进行生产以谋利,甚至以经商为名,肆意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由材料可以推知,北宋军队普遍经商的现象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直接导致北宋灭亡C.降低了军队战斗力D.破坏中央集权体制5.元朝按职业划分户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沿袭元朝,但有了很大弹性,比如属于匠籍的匠人,实行轮班制,每三年一班,每班无偿服役三个月,其他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到明朝中叶,又改轮班制为银钱代役。明朝匠籍制度的变化A.表明手工业繁荣B.有利于阶层流动C.源于皇权的加强D.取消了人身束缚历史·第1页(共6页) 6.民国初年形成了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就是文明、开化,否则就是保守、顽固的崇洋风气。在其影响下,“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各地西装及其衣料买卖大为兴隆,各种洋货畅销,而国货则大受排挤。材料所述现象A.说明民初社会生活缺少理性B.可佐证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C.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反映了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7.1949~1957年全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钢原煤原油粮食棉花1949年15.83243121131844.41957年5351300014619505164由上面的表格可知,新中国A.苏联模式助推工业建设B.完成了生产关系的改造C.合理调整了工农业布局D.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8.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改革教育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状况,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不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由材料可推知,当时的教育改革A.重点是改革旧的教育管理体制B.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C.由国家主导结合地方自主实施D.调整教育结构并发展职业教育9.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斯芬克斯的传说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也常见于西亚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但在各文明神话中的形象和含义都有不同:古埃及神话中,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在西亚神话中,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公牛,是王宫的守护神和国王权力的象征;在希腊神话中,它却变成会扼人致死的怪物,代表着神的惩罚。古代世界文明中关于斯芬克斯形象的不同描述反映了A.古代世界文化现象在交流中嬗变B.古代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西亚文明等与埃及文明一脉相承D.地理环境差异决定文化的特点10.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写道:“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文中促成“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原因是A.文艺复兴的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C.密切的商业往来D.新航路的开辟历史·第2页(共6页) 11.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心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出卢梭A.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C.理性思考了人民和政府的契约关系D.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分权理论12.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但很悠闲。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如1880年,英国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是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反映了A.人类生活会受到科技发展的制约B.时间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经济管理C.城市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变化主因D.改变计时方式表明议会权力膨胀13.19世纪50年代,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实现了欧洲人第一次从西到东横跨非洲大陆的探险;19世纪6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在东非发现尼罗河河源“维多利亚湖”;被《纽约先驱报》捧为“最伟大的非洲探险家”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利,在19世纪70年代首次查明了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和地貌。这些地理考察活动A.满足了殖民者侵略非洲的愿望B.旨在加深人类对非洲了解认识C.能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资料D.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14.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具有“教育和道德价值”的《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此同时,美国提出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法国提出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材料说明《非战公约》A.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改变了人类对于战争性质的评判C.形成全体一致原则、推动和平主义思潮兴起D.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对战争缺乏有效约束力15.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进行福利改革,主要措施有: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出资与管理责任交给私人组织;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审计、检查和评估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财务状况。上述改革措施表明,英国A.社会保障体系还尚未完备B.“福利国家”制度已废除C.取消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摆脱政府责任D.在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历史·第3页(共6页) 16.1949年,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成立,以援助阿以冲突造成的难民问题;1957年成立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在2021年以来的俄乌冲突中,聚焦各方共同关切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倡议并积极进行斡旋。这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B.大国主导国际格局发生改变C.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D.需由区域治理体系向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姜女的故事原型产生于春秋时期,主要内容如下:“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吊唁)之。(杞梁妻)辞曰:‘殖(即杞梁)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意即在郊外吊唁不合礼制)齐侯吊诸其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材料二西汉时期,孟姜女故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庄公袭莒,殖(即杞梁)战而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杞梁),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内无所依……外无所倚……吾岂能更二(即改嫁)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即投淄水而死)”。——(西汉)刘向《列女传·贞顺传》(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春秋时期比较,西汉时期孟姜女故事有了哪些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认识传说故事所蕴含的历史研究价值。(4分)历史·第4页(共6页)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近代史上改变落后中国的四种流行方案方案一救亡抵抗外来侵略是首先任务,只有独立才能救国方案二启蒙落后在于民众的心智,只有启蒙才能救国方案三翻身落后在于阶级压迫,只有推翻了反动势力,才能救国方案四近代化落后的原因在于未完成近代化,必须全面向西方近代文明学习——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6分)(2)针对如何改变中国的落后,近代史上曾流行四种解决方案。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认为的最优方案并阐明理由。(要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方案组合,方案明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4~18世纪世界重大事件(部分)时间事件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围绕材料,就材料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历史·第5页(共6页)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讲话内容及时间解读“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列宁(1920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形势严峻。国内战争爆发后,为把有限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里。此举措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是适应战争条件下的特殊政策;战争后的继续推行,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间接导致了国内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1921年)①“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斯大林(1937年)②“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如果说,让一个企业或者工业部门制定出不可能完成的紧张计划,那么,我们必然会使与之协作的其他企业或者部门也都完不成。这样,势必为比例失调制造条件。”——赫鲁晓夫(1953年)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侧重农业方面,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工业管理体制。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使农庄和企业获得一定的自主权。改革推动了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但其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改革收效不大。请参照表中不同时期领导人发言内容的解读示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中①、②两个空白处的内容解读。(12分)历史·第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