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docx页数:23页大小:1.5 M上传日期:2024-04-05 23:44浏览次数:98U1 侵权/举报

长郡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研究发现,信号肽(一种短肽链)与信号识别颗粒的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信号肽。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人体内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合成信号肽B.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某种蛋白质的去向是确定的C.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D.离开内质网的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中加工时信号肽会被切掉【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 蛋白质 大多数是在 细胞质 中的 核糖体 上合成的,各种 蛋白质合成 之后要分别运送到 细胞 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详解】A、成熟红细胞中不含细胞器,不能合成信号肽,A正确;B、离开内质网的囊泡,其去向是确定的,B正确;C、囊泡运输消耗能量,C错误;D、信号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不含信号肽,说明蛋白质加工时,信号肽在内质网中被切掉,D正确。故选C。2.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区别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的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铁死亡的主要机制是,在二价铁或酯氧合酶的作用下,催化细胞膜上高表达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此外,还表现为抗氧化体系(谷胱甘肽系统)的调控核心酶GPX4的活性降低,从而诱导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细胞凋亡不同,铁死亡的过程不受遗传机制决定B.铁死亡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会发生改变C.铁死亡过程中的酯氧合酶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活化能D.提高GPX4的活性,可能导致铁死亡被抑制【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其中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详解】A、铁死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细胞凋亡一样都受遗传机制决定,A错误;B、由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可知,铁死亡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会发生改变,B正确;C、铁死亡过程中酯氧合酶起催化作用,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D、GPX4的活性降低,会诱导细胞死亡,提高GPX4的活性,可能导致铁死亡被抑制,D正确。故选A。3.冰叶日中花(简称冰菜)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盐生植物,其茎、叶表面有盐囊细胞,如图表示盐囊细胞中3种离子的转运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菜可通过积累相关离子来提高细胞的吸水能力B.CLC蛋白开放后H+顺浓度梯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C.图示过程中P型和V型ATP酶不具备转运蛋白的功能D.NHX蛋白能转运H+和Na+两种离子说明其不具有特异性【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NHX将H+排出细胞的同时将Na+运入细胞,也可以将Na+运入液泡的同时将H+运出液泡,P型ATP酶可以将H+运出细胞,V型ATP酶可以将H+运入液泡,CLC将H+运出液泡的同时将Cl-运进液泡。【详解】A、由图可知,冰菜可通过积累相关离子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从而提高细胞的吸水能力,A正确;B、CLC蛋白开放后H+顺浓度梯度转运属于协助运输,B错误;C、图示过程中P型和V型ATP酶都能转运H+,具备转运蛋白的功能,C错误;D、NHX蛋白具有特异性,特异性针对一种或几种离子,D错误。故选A。4.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实验中,采用“加法原理”的是(    )A.“探究性激素对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影响”的实验中,对实验组公鸡切除睾丸B.“探究甲状腺激素对高等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中,给实验组饲喂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C.“探究某种新病毒遗传物质种类”的实验中,实验组分别用DNA酶和RNA酶处理D.“探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式”的实验中,向实验组中加入适量的呼吸酶抑制剂【答案】B【解析】【分析】1、加法原理是绐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2、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详解】A、“探究性激素对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影响”的实验中,对实验组公鸡切除睾丸,属于减法原理,A错误;B、“探究甲状腺激素对高等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中,给实验组饲喂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是对处理对象进行干预,属于加法原理,B正确;C、“探究某种新病毒遗传物质种类”的实验中,实验组分别用DNA酶和RNA酶处理是将DNA和RNA水解,属于减法原理,C错误;D、“探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式”的实验中,向实验组中加入适量的呼吸酶抑制剂是抑制呼吸,属于减法原理,D错误。故选B5.哺乳动物的某些基因表达过程非常复杂,转录形成的pre-mRNA需要借助剪接体剪接形成mRNA才可用于翻译,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③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向右B.a、d为核苷酸链的5′端,b、c、e为核苷酸链的3′端C.②剪接时,剪接体将pre-mRNA的磷酸二酯键剪开D.①③过程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转录主要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图中③翻译过程中,从tRNA的脱离方向可以判断出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向右,A正确;B、转录过程中b为新形成的RNA链,故b、c为5′端,a为3′端;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向右,故e也为核苷酸链的3′端,B错误;C、②剪接时,剪接体剪的是pre-mRNA的磷酸二酯键,C正确;D、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相比于翻译过程,转录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T—A,D正确。故选B。6.研究发现,讨厌香菜的人11号染色体上的OR6A2嗅觉受体基因中出现了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异,也就是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化,当这类人接近香菜时,香菜所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会让他们感受到肥皂味。研究发现,喜爱吃香菜与A基因有关,讨厌吃香菜与a基因有关。据调查某地区人群中a基因频率为3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群中全部A和a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a基因频率较低是因为该人群中SNP发生得晚C.香菜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会导致a基因频率逐渐上升D.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A错误;B、SNP属于变异,其发生的早晚与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不呈正相关,B错误;C、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其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香菜所散发出来的醛类物质不会影响a基因频率,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D正确。故选D。7.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d表示)。图1是某家系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研究人员提取了该遗传系谱图中的五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进行PCR,产物用限制酶1酶切后进行电泳(已知正常基因中含一个限制酶1的酶切位点,突变基因中增加了一个限制酶1的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正常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群中患病女性的基因型有两种 B.Ⅱ-3与Ⅱ-4患病的原因与来自I-2的X染色体失活有关C.图1中Ⅱ-1与Ⅱ-2所生女儿肯定患病 D.I-1、Ⅱ-3、Ⅱ-4的基因型相同,但是表型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由题干可知,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d表示)。正常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所以患病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XDXd、XdXd,A正确;B、分析系谱图可知,I-1、I-2基因型分别为XDXd、XDY,因此I-1含有正常基因D和致病基因d。Ⅱ-3、Ⅱ—4与I-1的电泳结果一样,说明二者也是杂合子XDXd,患病是因为d基因表达,而D基因没有表达,说明她们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失活,D基因无法表达,因此患病,B正确;C、图1中Ⅱ-1与Ⅱ-2婚配,即XDXD×XdY,后代女儿的基因型是XDXd,不能确定该女孩是否患病,C错误;D、结合图2可知,I-1、Ⅱ-3、Ⅱ-4电泳图一致,说明I-1、Ⅱ-3、Ⅱ-4的基因型相同,但图1中I-1正常,但II-3和II-4患病,说明三者表型不同,D正确。故选C。8.健康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下列变化导致的理化性质变化与曲线的对应情况不符的是()选项变化图示虚线实线A胰岛素分泌增加a血糖的补充血糖的消耗B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b人体散热量人体产热量C正常饮食c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D跑步d人体产热量人体散热量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使机体产热量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胰岛素分泌增加,a图中虚线(血糖的补充)下降,实线(血糖的消耗)上升,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血糖降低,与图示相符,A不符合题意;B、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短时间内,人体散热增加,产热增加,然后达到平衡,与图b相符,B不符合题意;C、正常饮食条件下,由于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升高,从而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与图c不符,C符合题意;D、跑步时,物质氧化分解速度加快,产热和散热都增加,维持体温平衡,与图d相符,D不符题意。故选C。9.如图甲、乙分别为利用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阈电位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绝对值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产生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A.图示结果说明,用细针治疗和粗针治疗时的刺激强度存在差异B.用细针治疗时没有发生Na+内流,用粗针治疗时发生了Na+内流C.利用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力度加大可使动作电位峰值变大D.图乙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K+外流,K+外流依靠载体蛋白完成【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时,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