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5页大小:110.1 K上传日期:2024-04-05 23:34浏览次数:123U1 侵权/举报

石景山区2024高三统一练习历史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新石器时代众多文化遗址已出现原始的龙纹,如鱼龙、蛇龙、猪龙、鳄龙等,后来以蛇与鳄为主体,兼取其它一两种动物特征。夏商时期龙纹更加抽象化,拼合了更丰富的动物特征,用“百物”特点奠立了后世龙形象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早期的中华龙文化()红山文化玉龙商朝妇好墓玉龙①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密切相关②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③说明了华夏认同的观念已经形成④反映了早期手工技艺的精巧细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代之所以集合多种动物特征奠立龙形象的特征,是因为当时盛行自然崇拜,将动物作为部族图腾,①正确;集合多种动物特征奠立龙的形象,体现了多种文明的融合,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②正确;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华夏认同的观念尚未形成,③错误;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些手工产品较为精巧,也反映了早期手工技艺的精巧细致,④正确。由此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汉书》记载:“汉兴至于孝武……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以通西域,鬲(隔)绝南羌、匈奴。”四郡的设置()A.为张骞通西域创造了条件 B.阻断了匈奴与外界的联系C.使河西走廊地区得到开发 D.加强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属于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理,D项正确;河西四郡的设置在张骞通西域之后,排除A项;虽然河西四郡有利于减少匈奴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但没有“阻断了”匈奴与外界的联系,排除B项;在汉朝设置河西四郡前,河西走廊地区就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并非河西四郡的设置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得到开发,排除C项。故选D项。3.东晋时期,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被称为“侨人”,东晋设置与侨人原籍同名的州、郡、县对其进行管理,称为侨州、侨郡、侨县。起初东晋给予侨州郡县有户籍的侨人免除赋役的优待,而且对侨州郡县的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也未加以限制。东晋的上述做法在当时()①鼓励了北方人口南迁②有利于江南地区开发③带来了一些社会隐患④导致了东晋政局动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根据“起初东晋给予侨州郡县有户籍的侨人免除赋役的优待,而且对侨州郡县的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也未加以限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免除赋役或者允许豪强大族荫庇人口的做法,减轻了南迁人口的负担,实际上是在鼓励北方人口南迁。大量北方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从而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待北方侨民免收赋税的做法容易引发南北民众的矛盾,从而带来了一些社会隐患。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这些做法并没有导致东晋政局的动荡,④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4.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国初罢节镇统支郡,以转运使领诸路事,其分合未有定制。”②“后乃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③“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命大加并省,因山川形便,分十道。”④“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①中“转运使”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这描述的是宋朝的政治制度;根据②中的“尽革行中书省”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这是明朝时期的废丞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③是唐太宗的主张;根据④中“除置部刺史”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这是汉代设立刺史制度。由此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可知,正确顺序应该是④③①②,D项正确;ABC项排列有误,排除。故选D项。5.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起,清政府在西方耶稣会士的帮助下,历十年之久,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测量,并利用欧洲测绘技术制成了《康熙皇舆全览图》。《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绘制()A.为《尼布楚条约》签订提供依据 B.顺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反映了士人热心西学的开放心态 D.开创了绘制疆域地图的先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康熙帝时期,我国是大一统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绘制有助于中央政府掌握全国的地理情况,顺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B项正确;《尼布楚条约》在1689年已经签订,排除A项;《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的事中国的地理情况,并不能反映对西学的热衷,排除C项;“开创……先例”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在清朝之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疆域地图的绘制,排除D项。故选B项。6.1861年初,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1861年后,英、法、俄、美相继派遣公使常驻北京;1866年,清政府派使团往欧洲各国游历;1867年派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各国;1875年派郭嵩焘为驻英国公使。这些事件表明清政府()A.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履行了《南京条约》的规定C.逐渐融入近代国际外交体系 D.学习西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及所学知识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推动了外交近代化,据材料“1861年后,英、法、俄、美相继派遣公使常驻北京;1866年,清政府派使团往欧洲各国游历;1867年派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各国;1875年派郭嵩焘为驻英国公使”及所学知识可知,外国派遣公使到北京,清政府也派遣驻外国大使,反映了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材料整体反映了清政府逐渐融入了近代国际外交体系,C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南京条约》并没有规定允许列强公使进驻北京,这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外交制度,并非政治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是清末民初两个时段民营企业和官办企业的资本年平均增长率时段时段一(1894-1913)时段二(1913-1920)民营企业15.08%10.54%官办企业14.54%3.81%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时段一两种企业的数量远高于时段二 B.时段一两种企业发展水平高于时段二C.时段二民营企业比官办企业发展更快 D.时段二两种企业资本总额呈下降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处,时段二中,民营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高于官办企业,说明民营企业比官办企业发展更快,C项正确;仅根据增长率并不能看出数量的变化,无法说明时段一两种企业的数量高于时段二,排除A项;虽然时段一两种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高于时段二,但并不代表时段一的发展水平高于时段二,排除B项;根据增长率的变化无法说明资本总额是否下降,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是毛泽东《兴国调查》的目录及内容简介()序言:介绍了调查背景、内容和方法。因为敌人进攻罗坊,被迫结束了调查。一八个家庭的观察:细述了8个家庭的人员组成、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二本区旧有土地关系: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却占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三斗争中的各阶级: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四现有土地分配状况:详述了分田地、分山林等6个方面。五土地税(又叫公益费)。六苏维埃:介绍了区政府、乡政府等人员组成情况并指出存在的弊病。七农村军事化:介绍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红军预备队等情况。这篇报告可以用于研究()A.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 B.大生产运动和“三三制”原则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的《兴国调查》作于1930年,此时正是土地革命时期。根据目录和内容简介可以看出,涉及到根据地的土地关系、阶级关系、土地分配、税赋、政权建设和军事等方面,所以可以用于研究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A项正确;大生产运动和“三三制”原则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9.据山东某县志记载,1949年该县私营商户有208家,到1951年底全县有证个体商户已达3334户。该县私营商户的增加()A.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反映出经济建设中有冒进势头C.有利于该县国民经济的恢复 D.说明中共八大的方针得到贯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该县个体商户的增加有利于搞活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该县国民经济的恢复,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始于1953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并没有出现冒进势头,排除B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同学在探究中非关系时搜集了如下的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坚定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1958年两国建交;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2018年中阿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备忘录,2023年1-11月双边贸易额达91.5亿美元。该资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间的关系③推进“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④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据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坚定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国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中阿之间的“一带一路”倡议等都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体现,①符合题意,综合材料信息可知,中非关系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国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密不可分,②符合题意,据材料“ 2018年中阿签署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备忘录, 2023年1-11 月双边贸易额达 91.5 亿美元”可知,中国的外交活动推动建设中非之间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及利亚并非金砖国家的成员,材料不能反映推进“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有人发现自己丢失的物品在另一人手中,而且有证人能证明这件物品是自己的,而占有此物的人则说此物是买来的,买时有证人在场。如果双方均能提供相应的证人,法官就应该审理此案,而且双方证人皆须就其所知声明于神之前。这说明古巴比伦()①以法律调节社会纠纷②司法审判重视证据③以法律维护民主政体④司法审判迷信神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如果双方均能提供相应的证人,法官就应该审理此案”可知,法官应该审理出现纠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