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docx页数:6页大小:622.4 K上传日期:2024-04-02 08:14浏览次数:60U1 侵权/举报

2024湖北省十一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早期“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基本倾向于“中原中心”论,即中原地区文明领先并向周边持续扩散,但学界新近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却越来越倾向于“满天星斗”说或“重瓣花朵”说。支撑这种转变的主要依据是()A.大量万邦时代的都城遗址出土B.《史记》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C.新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考古发掘D.中国南北地区原始农业的差异2.汉早期服饰样式与楚、秦习俗密切,而汉武帝之后的日常服饰深受齐、鲁地区服饰影响,士兵的甲胄样式带有燕国、代国地区的特色。这表明西汉()A.尊崇儒术浸润到社会生活B.服饰文化带有浓厚时代性C.抗击匈奴的斗争比较突出D.大一统局面促成华夏认同3.宋理学家们在反思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变法道路后,特别重视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话本、戏剧、评书,宜传儒家的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们希望()A.自下而上完善社会治理方式B.推动理学向大众化发展C.秉持纲常教化代替激进变法D.与王安石争夺君主支持4.马贸易由来已久,唐以前中原王朝用绢帛向西北少数民族易马,唐以后逐渐形成以茶易马,至宋则出现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茶马司等机构。明朝茶马贸易制度达到顶峰,明朝中期甚至因“马之用,急于三边(明西北边境),而川马远不可至”,暂停了兴盛的川藏地区间茶马贸易,以保证甘肃河州的茶马贸易开展。由此可知明代茶马贸易()A.丰富了国家边疆治理的手段B.开发出草原丝绸之路新通道C.促进了中外文明的双向交流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朝前期,长江流域出现了两大工商业中心:苏州和汉口。苏州有芜湖、扬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与之竞争,而西部却存在汉口一家独大局面,出现“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局面。这表明清代汉口()A.城市工商业全围领先B.战略地位优于苏州C.有独特区位商业优势D.封建经济开始瓦解6.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实业家张謇上奏清政府,提出中国应继续加强建设军队和军工之外,还必须“速讲商务,讲求工政。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这反映了张之洞的核心主张是()A.自强求富B.推行新政C.编练新军D.实业救国7.1914年,《中国学会报》发文称:“革命乃吾中国最寻常之事。革一朝之命可也,奈之何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亦革之乎?今也教化革命,纪纲革命,道揆革命,法守革命,礼俗革命,人心革命,国魂革命……如大火焚室,空空无依”。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基本失败C.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必然D.帝制复辟危险加剧8.1939年12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召开作战会议,特别强调“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军、政、党、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该会议从侧面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华北地区成为抗战主战场C.敌后战场受到日军巨大破坏D.全面抗战方针的成就卓著9.内瓦会议后,周恩来对外交工作指示,“区别不同国家的标准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前几年我们说‘先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现在经过初步整理,房子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因此可以请一些客人来”。这项外交方针的调整主要基于()A.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B.世界政治版图发生了积极变化C.美苏“冷战”波及到亚太地区D.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10.据《农村工业与农业劳动率比较》(表1)可知()表1.农村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单位:元/人年份项目198019851987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869.61138.21486.0农村工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2800.75863.710207.0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8》资料计算。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中国现代农业潜力开始得到释放C.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改革11.木乃伊面具是古埃及文化特色之一,法老时代的古埃及木乃伊面具庄严神秘(如图1)。公元2世纪的埃及木乃伊面具却变得栩栩如生(如图2),寄托的是古罗马人的永生观。对这种变化的合理解释是()图1图2A.上古地中海地区存在区域文明交流B.东罗马帝国保存了东西方古典文化C.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文化沟通的桥梁D.欧洲古典文化来源于古埃及文明12.1075年教皇格列高利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谴责买卖“圣职”,宜布俗人行使教职册封权为非法,并将日耳曼国王亨利四世的五个近臣指控为购买“圣职”者,驱逐出教,冀促享利四世就范,但亨利置之不理。该事件反映了欧洲()A.罗马教廷腐败B.民族国家产生C.封建制度瓦解D.二元政治分权13.17世纪后,欧洲“文明国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国际法体系,并将这套国际法作为区分“文明国家”和“野蛮民族”的标准。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B.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C.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D.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14.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表示:“虽然联邦德国(如图)融入了欧共体,民主德国加入了经互会,两者都志在推动各自阵营经济集团化。但两个德国间的贸易没有关税边境”。在联邦德国的坚持下,原产自民主德国的货物也可直接进入欧共体市场,也可以享受零关税待遇。联邦德国此举()A.顺应了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是冷战困局中国家统一出路的探索C.避免了“冷战”对德国经济冲击D.为了抵制战胜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15.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大量低价玉米免税进入墨西哥,挤垮墨西哥玉米生产者,成百上千被迫放弃土地的农民进入本已拥挤的城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的当天,在墨西哥南部最贫困的恰帕斯州突然举行武装起义。墨西哥的发展遭遇说明()A.全球化需要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B.贸易自由化不利于墨西哥发展C.拉丁美洲现代化努力再次宣告失败D.农民问题是墨西哥发展的焦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医与中华文化传承】材料一孙思邈对中医理论进一步完善。医道方面:“吾闻善盲天者,必本之于人”;“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时五脏”;“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人之所同也”;“体有可治愈之疾,天有可消之灾也”等,这些是孙思邈中医理论的立足点。医术方面:“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医德方面:“医者仁术”;行医“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仁之方也”。至此,中医基础理论趋于系统完备。开元十一年颁布《诸州置医学博士敕》,要求各州配置一个医术精湛的医学博士,官阶九品。各州都要有《唐本草》一部,经典药方汇编类书一部,所收录的验方一百一十个以上,要与经史类书籍同等收藏。《诸州置医学博士敕》标志中医学社会推广开始步入正轨。——根据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史第四册》整理材料二《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鼻祖,记载中药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中药一倍,也分三品,分别附于后。唐宋政府组织医家重修本草经,增补中药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被称谓中医药学大全。然而,唐宋中药学“品目多杂,甚至混淆,以至意义俱失”。明朝湖北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十分忧虑,决心辞官,潜心科学,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书成,将上之朝,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土天夫家有其书”。《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补增中药物三百七十四种,使中药品种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这比秦汉时足足增加了五倍,李时珍是古代中药学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最大的贡献还是发明中药学分类法纲目法,这比《神农本草经》分类法更科学。纲目法将中医药分为共十六纲,纲下分目,共六十二目。纲目分类法既有中国古典哲学的宏深智慧,又有近代科学的务实精微。《本草纲目》“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它科学传承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将阴阳五行哲理具化到中医科学的研究中。李时珍还对动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分类,“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分类法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的,极富科学理性精神。——根据《明史·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凡例》整理材料三清代中医学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医防疫科学成就尤为突出。下表(表5)是见于正史的部分中医学家及其著作。——据《清史稿:文艺传》、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整理传主生卒籍贯身份著作吴有性1582—1652江南吴县《瘟疫论》戴天章1644—1722江苏上元诸生《伤寒》《杂病》《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余霖1724—1795安徽桐城《疫疹一得》刘奎山东诸城《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喻昌1585—1664江西新建,侨居常熟副榜贡生《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徐彬浙江嘉兴喻昌弟子《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金匮要略论注》张璐1617—1699江南长洲博贯儒业《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释义》高斗魁1623—1670浙江鄞县诸生《医学心法》《吹毛编》周学海1856—1906安徽建德光绪十八年进士《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孙思邈中医理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征(6分)。(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明朝和清朝中医学家对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并分析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8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妇女解放与社会转型】材料一:图1、2是近代英国流行的女装展示图116—18世纪英国流行的“维多利亚”式服装图219世纪英国流行服装材料二:1856年后,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发明了苯胺紫孔雀绿、靛蓝等多种颜色,使女性服饰染色成本降低且色彩更为丰富,1891年,英国化学家发明人造丝,很快在服装制作中流行开来,1889年,美国推出第一台电机缝纫机,这些新材料在服装工厂投入使用,女性流行成衣的大批量制作成为可能。另一方面,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性普遍接受到学校教育,工厂和政府也吸纳了大量女性就业,英国普通女性逐渐取代贵族妇女成为时装潮流的引领者,贵族式“维多利亚”服装被视为病态,时装成为可视的妇女解放宜言书。随着体育运动和休闲度假生活在英国的流行,女性的着装更加轻便舒适,“维多利亚”服饰最终被英国女性们彻底舍弃。——谭赛花《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女性服饰的变革》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概述英国女装流行的时代特征和趋势(7分)。(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维多利亚”女装被淘汰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现代化与民族复兴】材料一一战结束后,欧美的工业设备被大批闲置。孙中山呼吁中国趁机利用这些设备和人才,发展中国的现代工业,1919年孙中山提出了中国的《实业计划》:第一计划在中国沿海修建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第二计划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铁路、公路第三计划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机械化农业生产第四计划建设中央、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第五计划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第六计划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实业计划》主张“实业乃兴国之要图,救亡之急务,救穷之急务。凡夫事业之可以委诸个人,应任个人为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实行开放主义,引进国际资本共同发展中国实业。但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根据《孙中山传》整理材料二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相继提出“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