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4页大小:1.1 M上传日期:2024-03-30 10:55浏览次数:191U1 侵权/举报

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畜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饮食结构的不同 B.地区交流的缺乏 C.自然环境的影响 D.生产技术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种植差异主要原因是受北方多干旱,南方多雨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C项正确;饮食结构不同是因为种植结构的不同,排除A项;地区交流和农业种植关系不大,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当时生产力水平差距都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2.孔子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据此可知,他们倡导()A.施行仁政 B.教化民众 C.隆礼重法 D.敬天保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用道德来教导民众,用礼教来约束民众,民众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孟子认为良好的政令不如良好的教育那样能获得民心。良好的政令使百姓畏服;良好的教育受到百姓喜爱。由此可知,二者都倡导统治者教化民众,B项正确;“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隆礼重法”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敬天保民要求统治者应该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材料并未体现“敬天保民”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从汉高祖到景帝,皇帝宗室被封为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汉初的分封()A.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 B.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C.维护了国家政权稳定 D.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宗室、外戚和功臣进行分封且人数众多,这使得地方势力逐渐增强,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D项正确;宗室外戚享有支配封国食邑的特权,不利于汉初经济恢复,排除A项;材料与抑制豪强地主势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汉初封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为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排除C项。故选D项。4.唐代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其长官为当地部落首领,仍保持原有称号和权力,允许世袭,自理内部事务,但由朝廷颁发印信,唐的政令、刑律也推及到这些地区。其版籍(户口册)一般不上报户部,个别上报户部的,赋役也较轻。唐代羁縻州的设置()A.适应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 B.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C.阻碍了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D.减轻了各地民众的赋役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其长官为当地部落首领,仍保持原有称号和权力,允许世袭……但由朝廷颁发印信”可知,唐代对少数民族实行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适应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实际情况,A项正确;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势力逐渐扩大,至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排除B项;羁縻州的设置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不是阻碍交流,排除C项;唐代羁縻州设置在边疆地区,无法减轻各地民众的赋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末文人儒士乐于与商人交往,有些还直接投入到经商活动中,常有“逐末者多衣冠之族”“士人或窜身市籍”的记载。士人与商人往来交友,为富商巨贾撰写传记等。这反映出()A.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B.社会价值观念转变C.等级秩序遭到颠覆 D.个性自由思想萌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明末士人乐于与商人交往,并且有些还从事经商活动,这反映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引起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轻商思想有所改变,B项正确;士人与商人交往,经商风气的流行并不是社会风气败坏,排除A项;这一时期等级秩序依然存在,并未遭到颠覆,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个性自由思想萌发,排除D项。故选B项。6.清代嘉庆、道光之际,一些士大夫著述《皇朝藩部要略》等,将蒙古、新疆、西藏等历来被视为“荒遐之地”的历史纳入“国史”范畴进行书写。19世纪中后期,一批探讨陆地边界问题的专论如《帕米尔图说》等相继问世,一些知识精英寄情于海防地理著述的编撰或刊刻。这些活动()A.扩展了清王朝的海陆疆域 B.以宣扬传统宗藩观念为宗旨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D.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相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嘉庆、道光年间,一些士大夫将历来被视为“荒遐之地”的蒙古、新疆等地纳入“国史”范畴;19世纪中后期,一批关于海陆地理的著述出现,这些均反映出随着晚清国家危机的凸显,士大夫精英集团对边疆的重视程度提高,体现了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相连,D项正确;士大夫和知识精英对边疆地理的著述活动,并不能扩展清王朝的海陆疆域,排除A项;“传统宗藩观念”是古代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时的一种思想观念,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向西方学习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1903年,盛宣怀在《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中奏请开设的课程有“商律、财政、商业、历史、舆地、物理、化学、算数、簿记、书札,又有机器学以究工艺,商品学以辨物产,游历考察以求实验,而广见闻”。其旨在()A.改革科举制度 B.推行西式教育 C.培养实用人才 D.提高国民素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盛宣怀在《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中奏请开设的课程有商律、财政、商业、历史、舆地、物理、化学、算数、簿记、书札,机器学、商品学、游历考察等。这些课程是适应当时清末新政培养专门实用人才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科举,排除A项;推广西式教育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接受教育者的素质,但当时教育并未普及,提高国民素质说法夸大了,排除D项。故选C项。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根据地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经济建设,如实行减租减息、探索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公营工业、鼓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等。这反映出()A.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得到贯彻 B.民营经济在边区获得迅速发展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 D.边区政府的经济困难逐渐缓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和敌后根据地采取减租减息、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公营工业、鼓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等措施进行经济建设,这反映出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和根据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得到贯彻,A项正确;仅凭材料中“鼓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不能说明民营经济在边区迅速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建设的相关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材料没有反映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扩大,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不能得出“边区政府的经济困难逐渐缓解”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为1952年10月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第二组,分别为“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B.优先发展重工业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D.三大改造初步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涉及了“淮河水闸”“成渝铁路”“石油工业”“国营农场”,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成就,显示了国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A项正确;一五计划时重点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排除C项;三大改造初步完成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表是中共十六大到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摘录。这表明我国()会议摘录十六大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十七大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十八大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A.以周边国家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B.发展周边关系始终坚持互利合作C.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活动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普遍接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2-2012年(中国)。据材料的表格内容,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政策,体现了自十六大以后,我们一直坚持发展周边关系,坚持互利合作,B项正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是全方位外交,不是以周边国家为中心,排除A项;C与材料要表达的内容不符合,材料体现的是与周边国家关系,排除C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我国提倡的,是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接受,不是普遍,排除D项。故选B项。11.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开始给予陪审员、议事会议员以及其他官员津贴。后来,出席公民大会也获得了津贴。这使得经济条件一般的社会阶层也能暂时放下工作,出席公民大会或者担任官职。津贴制的实行()A.促成了政治参与度的提高 B.凸显了雅典政体的寡头特征C.提高了社会下层政治地位 D.缩小了不同阶层贫富差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雅典从给予陪审员、议事会议员以及其他官员津贴到给出席公民大会地公民也获得了津贴,可知这种经济补贴有利于提高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促成了政治参与度的提高,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而非寡头政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提高参与政治的程度而非政治地位,公民在此之前就已经获得了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这种政治补贴的数额,不能得出缩小了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A项。12.中世纪英格兰各地法律和司法制度存在很大不同,地方法庭、教会法庭各行其是。12世纪后期,英王指派官员担任法官,组成巡回法庭审理各种刑事和民事案件,召集郡守、地方贵族、各百户区陪审团、各村庄代表以及相关案件当事人、证人等参加。这体现出()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统一的法律体系确立C.天主教会权威动摇 D.王室权威向基层延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后期(世界)。据材料的内容可见,12世纪后期,英王指派官员担任法官,体现了王权的加强,近代民族国家形成,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近代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举足轻重,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13.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商业天赐说”: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