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辽宁省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辽宁省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48.3 K上传日期:2024-03-27 09:04浏览次数:367U1 侵权/举报

姓名:_______________考生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命题人:辽河油田第一高中刘英传本溪高中徐向锋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据媒体日前报道,我国的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民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化,农业文化遗产正是其中的光辉典范。既不同于文化遗产对文化的倾情关注,亦不同于自然遗产对自然的特别强调,作为一种命名相对较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多指人们根据各地自然生态条件而创造和发展出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和景观。它们是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所处环境动态适应的真实写照,不仅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学智慧,浸透着“天人合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哲学思想,而且嵌套产生了一系列特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多重价值,并持续产生着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①从北方的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到南方的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从东部的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到西部的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目前,我国已认定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这些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以“活的方式”讲述着鲜活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故事,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它们与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一起,共同勾勒出中华文明壮丽的文明景观,共同守护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因此,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用”,在利用中实现传承和保护,不断释放其价值。②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良好的生态条件,并保留浓郁的地方特色景观和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这为下一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条件。遗产地鲜明的绿色标识,赋予原产于此的农产品特别的价值认定,发挥传统品种资源优势,精心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可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时下,文化游、乡村游、体验游等风头正劲,遗产地可通过整体统筹和设计,推出具有特色的文旅路线和产品,打造“小而美”的旅游名片,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农业文化遗产的直接经营者是农民,保护主体也是农民。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让他们共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成果,获得更多实打实的收益反哺。云南红河州大力发展梯田旅游,老寨里村民开办的客栈人流和收入大增;内蒙古敖汉一心发展品牌小米并畅销全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浙江青田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田鱼干加工、渔家乐等,涌现不少致富能手。农民生活有奔头,保护农遗自然有动力。因此,要特别珍视遗产地农民参与保护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供政策保障、资金便利、技能培训等多种条件,引导和支持他们更广泛参与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③着眼长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农业文化遗产“活化石”变成发展“聚宝盆”,让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永远闪耀青山绿水间。(摘编自王丹《让农业文化遗产变成发展“聚宝盆”》)材料二:数百年来,涉县山区人民针对当地石多土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耕技术,用山石垒起梯田田埂,覆土耕种。石堰梯田系统采用的“悬空拱券镶嵌”式石堰结构和多种作物轮作制度,解决了石堰稳固与空间最大限度利用问题,实现了山坡利用的最大化,成为当地粮食供给的重要保障。规模宏大的涉县旱作石堰梯田既是涉县山区人民发扬“愚公精神”的写照,也蕴藏着尊重自然、巧用自然的农业智慧。④与人们熟知的其他遗产相比,不少农业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使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在用,精髓在用,因而更要注重对其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对于涉县旱作石堰梯田,让撂荒地“复活”和建立“农民种子银行”的意义正在于此。目前种子银行已保存171种传统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涵盖26科57属77种。农技人员将这些种子定期进行田间种植和更换,提纯复壮,恢复种性,留下老品种的基因库。把这些梯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好,是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都是重要的生物、文化和技术基因库。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更新保护的技术和理念,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使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古人的智慧也可泽被当下、启迪未来。(摘编自史自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阐述了如何让农业文化遗产“活化石”变成发展“聚宝盆”,材料二介绍了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的保护传承情况。B.材料一阐述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多重价值”,“独特”是指其为我国所独有,“多重价值”是就其蕴含的思想文化而言。C.材料二介绍涉县建立农民种子银行,目前已保存171种传统农作物的物质资源,意义在于留下老品种的基因库。D.材料二认为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都是基因库,基因不仅有物种的基因,还有文化、技术的基因,后者更重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保持世界首位,这得益于先民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化。B.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先民因地制宜创造和发展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和景观。C.如果保护和传承好农业文化遗产,就能守护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D.涉县人民采用“悬空拱券镶嵌”式石堰结构,用山石垒起梯田田埂,体现了他们的智慧。3.下面这段文字从上面的材料中删去的,如果还原到材料中,应该放在哪个位置?(3分)比如我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世界第一批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稻鱼共生,不仅让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得以保存,而且保障了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和经济收入。当地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鱼灯舞”“尝新饭”等民俗习惯,独特的乡土文化和气质,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慰藉和文化滋养。A.① B.② C.③ D.④4.两则材料都谈到让农业文化遗产“活下来”,但具体做法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5.怎样才能让农业文化遗产变成发展“聚宝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地铁检修工小靳:夜半歌声苏沧桑地铁散发着一种森冷的机械和泥土混合的气味。黑暗里,他伸开四肢,看见四肢变成了植物的根,紧紧抓着泥土。在一部纪录片里,他看到过一棵巨大的榕树,长在一座悬崖上,遒劲的根穿透岩石从缝隙中寻找水源。原始植物因为有了根,才进军陆地,扎根到大地上,对地球产生巨大影响。然后,动物才得以也登上陆地。他也是根,他得在这个城市里扎下来,用自己的四肢和大脑,死死扎住,长高,长大,长得枝繁叶茂,12级台风也撼动不了。然后,买一个房子,娶一个杭州老婆,生一个孩子,早日把父母接到杭州,祖祖辈辈做杭州人。他身后的地铁隧道,很黑,像一个洞,一张嘴。橘红色的安全帽,像一把火炬在他头上燃烧。他脱下来,将它顶在竖起的食指上旋转,叫同事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洗出来寄给了老家的父母。父母看到他工作的样子,很放心,并不知道,他寄出照片,其实是寄出了一个梦想。大家都叫他小靳,90后,杭州地铁1号线的轨道检修工。瘦高个,白净,爱笑。他在大学里学的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大学毕业后,100多个同学都去了铁路部门工作,只有他选择了地铁。一来想尝试一下新领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这个花园般的城市、天堂般的西湖。晚上11点,地铁轨道进入休息时间,他开工了,轨道检查、纠正和保养,以确保轨道恢复良好的状态,可以安全平稳运行。开工了,“演唱会”也开始了。空旷的隧道里,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机械声,一个男声,在整个午夜回荡,有时是《心如刀割》《千千阙歌》,有时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有时是《月亮之上》《最炫民族风》。不论是男歌手的歌,还是女歌手的歌,都由同一个年轻的声音演绎。隧道仿佛是个巨大的音箱,有浑厚的回声,音效奇好。小靳拉开嗓子唱,如进入无人之境,但他听见轨道那头的同事也在跟着他一起唱。二重唱,小组唱,合唱,小靳就咧开嘴笑了。其实,身体很累,甚至痛。地铁全长47.97公里,共有31个站点。而基建维修工务组只有12人,不仅要监督、检查、验收轨道线路状况,还要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理。整个轨道工班共80余名轨道维修工,每晚下轨道检修有40多人,白天还要在车辆段停车场进行检修养护工作。检修轨道,要弯腰,趴在地上。每隔5个枕木的距离,就要弯腰测量,看铁轨的轨距和曲度;双膝着地趴在地上,需要用电筒的光线瞄钢轨外侧,看有没有凹陷。一段铁轨,从23点到凌晨4点,5个小时,几乎从不休息,腰痛,膝盖痛,虽然,他是同事中最年轻的,但手上已有老茧,膝盖上也有。第一次唱歌,是因为孤独,犯困。在漫长的地铁隧道里,他们分得很散,就像是一个人在检修,就像一个人潜入海底,一个人到了洞穴里,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不是一会儿,而是漫长的一整个深夜。地面上的人们都在深眠,而他正在地下深处,重复着单调、乏味、机械的动作。说一点后悔都没有那一定是假的。可是,既然选择了,并且觉得有意义,就得咬牙坚持。第一次张口唱歌时,仿佛得到了无数回应——他听见自己微弱的声音在隧道里回旋,遇到森冷的潮湿的空气,再弹回到他的耳朵里,有了一种异样的饱满,仿佛一个人的歌唱变成了无数天使的合唱,仿佛这个隧道的深处,有一些精灵与他同在,当他开始歌唱,便会有无数天使与他一起,和声或起舞。他的眼眶慢慢热起来,觉得内心里有什么在膨胀,他坚信,在这个城市的深夜,一定不止他一个人在为梦想战斗。凌晨4点多,他走出地铁,回到办公室,写完工作日志,直到6点才回到家,然后吃点东西,睡觉。所谓的家,是和同事在郊区租住的一套民房,月租400元,很便宜,离单位很近,骑自行车5分钟就到了。他甚至舍不得睡太足,因为,白天对于他来说,太珍贵了,这个城市,太美了,他还没有好好看看,好好感受。下午有空的时候,他会去找朋友打打篮球,更喜欢的,是一个人骑车绕着西湖骑很久很久。夕阳将一些恋人的剪影送入他眼里,让他的心觉得空落落的。如果身边也有一个姑娘和他一起骑车该有多好。父母在电话里问他,怎么样?好,很开心。这是真话,也是假话。他多想早日把父母接到杭州,带他们坐坐地铁,逛逛西湖,想想很简单,做起来却难,一到长假,工作反而更忙,乘客多,任务也多,需要24小时待命。关于梦想,他其实想过很多。比如,扎根杭州,比如,去北京旅游,登长城做“好汉”。想去九寨沟,验证一下网上那些美得“惨无人道”的图片是真是假。他也想带着父母一起去,如果结婚生子了,这种机会就更少了。结婚生子,是不是远在天边的梦想呢?如果一直做这个工作,会有女孩跟我吗?愿意过这种日夜颠倒的生活吗?其实,要说最实际的梦想,就是工作顺利,地铁别出事故,才谈得上其他梦想。西湖边,夕阳渐渐西下,晚霞和湖水,都是玫瑰红的,美得不太真实。小靳用手机拍了照片,发给父母。他知道他们不会用彩信,但他还是按了发送键。(选自《守梦人》,略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90后的小靳,大学学的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本想去铁路部门工作,最后却去了地铁。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