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5页大小:624.2 K上传日期:2024-03-27 08:57浏览次数:413U1 侵权/举报

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说明,江苏地区()新石器时代江苏地区部分遗址概况遗址名称概况宿迁顺山集遗址(距今约8000年)遗址中发现了半圈形的陶灶,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陶灶,被称为“天下第一灶”。苏州东山村遗址(距今约8000年)遗址中的墓葬已经分为“平民区”和“富人区”,可能出现了“分开居住”的概念,说明当时可能出现高度的社会分化,犹如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宜兴骆驼墩遗址(距今约7000年)根据相关考古资料,有学者提出了骆驼墩遗址突破环太湖流域文化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的理论,逐渐独立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高邮龙虬庄遗址(距今约7000年)该遗址中首次发现,有陶片和鹿角上带有文字符号特征的刻划符号,有学者称之为“陶文”,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A.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B.出现了成熟的早期国家C.提前了可考信史的时间 D.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江苏地区)。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宿迁顺山集遗址发现的最早陶灶说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苏州东山村遗址可能出现高度的社会分化、宜兴骆驼墩遗址突破环太湖流域文化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的理论,逐渐独立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高邮龙虬庄遗址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出现国家机器,无法说明出现了成熟的早期国家,排除B项;材料强调新石器时代江苏地区部分遗址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未涉及提前了可考信史的时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1946年,商代青铜鼎出土,《申报》《中央日报》就铭文解释持不同观点,拉开了该鼎称名的“司”“后”之辩。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直至2011年,“司母戊”之名沿用了60余年,具有了相当的社会认知度。2011年改称“后母戊鼎”,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据此推知()A.历史解释要突出时代性 B.学术争鸣有助于认识历史真相C.学术观点需要不断更新 D.文物史料必须与文字史料互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材料“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直至2011年,“司母戊”之名沿用了60余年,具有了相当的社会认知度。2011年改称“后母戊鼎”,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知关于“司”“后”之辩这样的学术争鸣有助于对历史真相的认识,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历史解释要突出时代性,排除A项;学术观点是否更新取决于史料的发掘,说法绝对,排除C项;文物史料也可以与其他史料相印证,不一定必须与文字史料互证,排除D项。故选B项。3.《史记》中描述江南为“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晋书》中记载江南“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南朝《宋书》中则指出江南“皆播麦菽”的景象。据此可知,江南地区()A.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B.成为全国经济中心C.农业商品化程度高 D.饮食结构渐趋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楚越之地……饭稻羹鱼”与“皆播麦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江南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民贫苦,其饮食主要以稻与鱼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民众的饮食结构以麦麸、白饭与麦菽为主,这说明南方地区的饮食结构在经济发展后渐趋改变,D项正确;江南的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在宋朝之后,排除A项;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发生在宋朝及其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市场的联系,无法得出“农业商品化程度高”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4.“亲邻法”作为不动产交易法律制度在宋代不断完备。表中“亲邻法”的调整()宋代“亲邻法”的调整时间出处规定北宋初《宋刑统》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太祖开宝二年《宋会要辑稿》其邻以东南为上,西北次之;上邻不买,递问次邻,四邻俱不售,乃外召钱主。绍圣元年《文献通考》卷5《田赋考五》应问邻者,止问本宗,有服亲及墓田相去百户内与所断田宅接者,仍限日以节其迟。A.保护签约双方的利益 B.彰显社会成员身份平等C.兼顾商业秩序与效率 D.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其邻以东南为上,西北次之;上邻不买,递问次邻,四邻俱不售,乃外召钱主”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规定不仅体现了对亲邻优先购买权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不动产交易秩序的重视,宋代的“亲邻法”一方面维护了家族利益,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不动产交易的效率,体现了古代中国法律兼顾家族利益和社会效率的立法理念,即兼顾商业秩序与效率,C项正确;材料强调“亲邻法”作为不动产交易法律制度的规范作用,未涉及保护签约双方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彰显社会成员身份平等,而是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法律兼顾家族利益和社会效率的立法理念,排除B项;材料强调“亲邻法”作为不动产交易法律制度的规范作用,不能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张学术研究要切实、有用,反对理学空谈心性。但是,随着清政权的巩固,这些精神却遭到阉割,更多的人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这一变化折射出()A.学术研究遭受挫折 B.君主专制日趋强化C.文化专制逐渐加强 D.新的经济形态诞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随着清政权的巩固,这些精神却遭到阉割,更多的人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随着君主专制日趋强化,许多知识分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中,学术不敢关心现实,因此材料所述变化折射出君主专制日趋强化,B项正确;“学术研究遭受挫折”是表层现象,其本质原因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A项;“文化专制逐渐加强”是清朝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的表现,不是其本质原因,排除C项;新的经济形态是资本主义萌芽,其特点是雇佣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是英国人呤唎所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的插图。该插图()A.说明太平军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B.反映“中体西用”付诸实施C.折射中国学习西方器物的尝试 D.印证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观察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与清军都开始使用“洋枪洋炮”,这体现中国学习西方器物的尝试,C项正确;太平军使用近代武器,不等于太平军得到西方国家支持,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建立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1912年,《申报》刊载随笔《做上海人安得不穷》,文中称:“从前家中陈设,不过榆木器具,及瓷瓶铜盆,已觉十分体面。今上海人红木房间觉得寻常之极。一定要铁床皮椅电灯风扇才觉得适意,做上海人安得不穷。”该变化旨在说明()A.家居变革提升生活品质 B.倡用国货迎合时代潮流C.城市生活助长奢靡之风 D.消费能力增强身份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今上海人红木房间觉得寻常之极。一定要铁床皮椅电灯风扇才觉得适意,做上海人安得不穷。”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初期,上海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以红木为材制作的“本土”西式家具逐渐受到热捧,这有助于增强民众的身份认同,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家具变革与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倡用国货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城市生活助长奢靡之风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8.1926年10月,黄克在广东《清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到:“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后“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据此可知()A.政治局势影响农运状况 B.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C.通讯报道干扰农会活动 D.国民革命重视农民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及所学可知,北伐战争时期,农民在革命进程顺利阶段积极加入革命阵营,当革命运动遭受一定挫折时又表现出极为恐惧的心理,严重动摇着农会组织的稳定,这说明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着农运状况,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通讯报道对农会活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国民革命对农民力量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9.1937年12月19日,《纽约时报》在《日本人约束南京暴行》中说:“日本最高统帅部采取严厉措施,力图结束现在仍在发生的暴行……可以想象,南京的恐怖将使日占区最优秀的中国人士因为害怕而隐退,而这些人之前一直想与日本扶持下的新政权合作。”这表明()A.南京暴行得到多方正式确认 B.美国政府通过舆论助华抗日C.日军约束暴行服务侵华需要 D.国际社会开始谴责日军暴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12月19日(日本)。据材料“南京的恐怖将使日占区最优秀的中国人士因为害怕而隐退,而这些人之前一直想与日本扶持下的新政权合作”,说明日军即使约束在南京的暴行,也是为了侵华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体现日本最高统帅部采取严厉措施,力图结束现在仍在发生的暴行,是服务于侵华需要,未涉及南京暴行得到多方正式确认,排除A项;1937年12月19日未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美国政府并没有通过舆论助华抗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社会开始谴责日军暴行,排除D项。故选C项。10.1949年11月25日,新生政权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结束了新一轮的全国大规模的物价飞涨局面。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这说明新生政权()A.运用经济规律调节市场 B.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可C.确立计划体制应对危机 D.实现了国家财经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