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1.6 M上传日期:2024-03-20 09:35浏览次数:299U1 侵权/举报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包括16道小题,共48分)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高度依赖于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另一方面,服务业正在逐步替代工业,成为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服务业与城市人口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服务业发展、深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之一。1995~2015年,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均位于福建省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左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的聚集系数,右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和服务业分布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分布集中度的差异表现为()A.两者的分布集中度发展趋势相反 B.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变幅更大C.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高于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小2.下列最能解释福建省服务业与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演化轨迹特征的是()A.东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 B.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分布集中度更高C.2000~2005年西部迁入大量农民工 D.1995~2000年两者的发展最为协调【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读左图可知,城市人口与服务业分布集中度总体都呈上升趋势,A错误;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度的变幅更大,表现为曲线上的起伏更大,B错误;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曲线一直位于城市人口集中度曲线的上方,说明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高于城市人口,C正确;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大,D错误。故选C。【2题详解】读右图可知,服务业分布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可推知西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逐渐变得优越,故A错误;大城市人口集中,人口规模大,对服务业的需求种类多、数量大,有利于服务业聚集,B正确;2000~2005年,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明显向东移动,可推知此时段东部涌入了大量农民工,C错误;1995~2000年两者分布重心变化方向不同,可推知两者发展并不协调,D错误。故选B。【点睛】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部门。公众号:高中试卷君2022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为抗旱保供水,水利部自8月16日起,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已累计向下游补水9.8亿立方米。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后水沙和河床形态变化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运行,采用蓄清排浑调度方式。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和出库泥沙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三峡水库运行后,流水作用在库区发生的变化是()A.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 B.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加强C.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减弱 D.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4.造成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①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②拉尼娜气候事件③大气环流异常④全球气候变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A.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 B.下游河床缩窄变深C.大坝下游河流水动力增强,泥沙淤积增加 D.流域内水土流失明显减轻【答案】3.D4.C5.A【解析】【3题详解】三峡水库运行后,三峡水库库区蓄水,水流速度变缓,河水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以堆积作用为主,所以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此次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造成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原因可能是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暖等,②③④正确。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会导致北方地区气温偏低,不是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原因,①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三峡水库蓄清排浑,保证水库库容量,有利于增强水库对洪水的调蓄能力,A正确;三峡水库蓄清排浑,洪水期排浑,下游水量增大,水位上升,河水侧蚀作用加强,河床拓宽,枯水期蓄清,水库拦截泥沙,造成下游含沙量减小,河水含沙量减小,沉积作用减弱,整体而言,使得河床拓宽加深,B错误;三峡水库运行后,库区拦截泥沙,三峡水库下游河段河流含沙量减小,泥沙淤积减少,C错误;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对于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点睛】修建水库以后,水库下游河段的含沙量会变小,径流量会更加平稳,河谷的演变会出现变化,形成新的冲淤平衡。火地岛隔麦哲伦海峡同南美大陆相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平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海拔为2469米。下图示意某科考船航线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布和火地岛山地景观。图中洋流K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洋流M,与洋流N交汇后东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关于火地岛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②正午太阳高度年最大值不超过50°③山地雪线东坡高于西坡④冰川地貌广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7.关于考察沿线的表层海水性质变化,最可能的是()A.①→②盐度升高 B.②→③盐度升高C.③→④温度下降 D.④过程密度降低8.与M洋流增强有关的现象是()A.N洋流增强 B.盛行西风增强C.秘鲁寒流增强 D.极地东风增强【答案】6.C7.A8.B【解析】【6题详解】材料提及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属于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并非生长边界,①错误;由于该岛纬度还未到60°S,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直射南回归线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90-(60-23°26′)},即大于53°26′,②错误;该纬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迎风坡雪线较低,故山地西坡雪线较低,③正确;由于该岛靠近60°S,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冰川地貌发育广布,④正确。由此可知,③④正确,故选C。【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一般位于副热带海区,由此可知,②航段靠近副热带海区,故①→②盐度升高,A正确;③航段由盐度高的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盐度降低,故②→③盐度并非一直升高,B错误;③由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赤道附近水温更高,故③→④温度并非一直下降,C错误;④航段由赤道向高纬度的利马航行,逐渐靠近副热带海区,密度增加,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据图可知,M洋流由西风漂流受陆地轮廓影响分化而来,若盛行西风带增强,则西风漂流也会增强,其分化后M洋流也会增强,B正确;N洋流为巴西暖流,与M洋流方向相反,若N洋流增强,会抵消M洋流,使得M洋流减弱,A错误;秘鲁寒流位于大陆西岸,极地东风位于该地南部纬度更高的位置,两者与M洋流关系不大,排除CD。故选B。【点睛】海水盐度的一般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反之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西风带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分裂为南北两支,形成北支脊和南支槽,在高原南北两侧形成冷暖平流差异。下图为“500hPa高度冬半年东北半球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及亚洲西风带槽脊位置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北半球西风带最强盛的季节发生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被迫分支后,暖平流主要分布在高原()A.东南和西南 B.东北和西南 C.东南和西北 D.东北和西北11.图中,东亚大槽附近主要盛行()A.槽前:西北风 B.槽前:西南风 C.槽后:东北风 D.槽后:东南风【答案】9.D10.C11.B【解析】【9题详解】根据风的形成原因可知西风带势力的强弱取决于30°和60°之间的温差不同。由于30°纬度较低,30°纬线上的气温要高于60°纬线上的气温。由于30°纬度较低,所以其在冬、夏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不大;而60°由于纬度偏高,冬、夏季节白昼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导致其冬、夏不同季节温度变化明显,而冬季时60°温度下降明显,气温较低,与30°之间的温差增大,这样就使得冬季时30°和60°之间的温差比其他季节明显,风力就偏大,ABC错误,D正确。【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西风带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分裂为南北两支,形成北支脊和南支槽,在高原南北两侧形成冷暖平流差异。读500hPa高度冬半年东北半球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及亚洲西风带槽脊位置图,结合海陆轮廓可知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被迫分支后,由于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纬度较低地区气温较高,纬度较高地区气温较低,即“暖平流”表现为由低纬流向高纬,读图可知暖平流主要分布在高原东南和西北方向,ABD错误,C正确。【11题详解】由题干可知图片展示的是500hPa高度冬半年东北半球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及亚洲西风带槽脊位置图,500hPa高度属于高空,图示区域内,500hPa高度南侧高,北侧低;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气压垂直分布规律可知,在500hPa高度附近,在同一等高面上,南侧气压高,北侧气压低,其等压面(线)与500hPa高度面基本重合。在高空西风作用下,东亚大槽东侧是槽前,西侧是槽后。判断风向,应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高空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垂直偏转,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根据东亚大槽附近的等压线分布特点(南侧气压高,北侧气压低)可知,东亚大槽西侧的槽后是西北风,CD错误;东亚大槽东侧的槽前是西南风,A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近年来,中国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规模过度扩张,导致地价上涨较快,对居民购房、企业选址等带来重要影响,地价过高已成为大城市病的典型表现之一。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是近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产物,城市地租曲线会随城市次中心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多中心和单中心城市地价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单中心相比,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①有效降低城市平均地价②有效提升城市低段地价③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④显著提高农业用地地价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3.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方向最合理的是()A城市中心集中增加公共设施 B.城市中心着重增加楼层高度C.次中心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D.各中心边缘控割占用农业用地14.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①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②减少“地王”现象,降低居民生活成本③提高次中心工业地价,增强企业竞争力④促使城市设施水平和交通条件得到改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2.B13.D14.D【解析】【12题详解】据图可知,随着多中心出现,城市中心地价降低,边缘地价提高,说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能够能够有效提升城市低段地价,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②③正确,农业用地处在城市外围,农地租金不受影响,无法准确判读平均地价是否降低,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出现是为了有序疏散市中心职能,其方向并不在于加强市中心建设强度,A错误;城市中心着重增加楼层高度不利于部分职能的疏散,且受楼层高度增高影响,人口密度提升,不利于中心城市缓解压力,B错误;次中心宜发展商业等第三产业,C错误;农用地分布在地价较低的各中心边缘区,城市过度开发会挤占耕地,不利于维护粮食安全,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了非市中心地区的发展,并对城市地价有削高补低的作用,故能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完善,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①②④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地价,且提高工业地价并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③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多核心结构的城市空布局方式,需要通过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实现交通运输的高速化,网络化,来达到多核心模式发展的持续性。我国某中学地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软件模拟和设计实验观测学习太阳视运动的变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