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
格式:docx页数:12页大小:205.5 K上传日期:2024-03-20 09:25浏览次数:75U1 侵权/举报

2024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秦岭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提出的“北岭淮水”说,是近代以来最早以泰岭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观点。中国地理自古以南北来划分,少以东西来界定,因秦岭阻隔,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铁马秋风”的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风景,也存在南稻北麦、南船北马的迥异生活方式。以秦岭为轴心地带形成的华夏文明具有鲜明的南北文化差异,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具有强烈的南北意识,文化的各个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然而中国人的南北意识不是早就有的,秦汉时,“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关中和山东,曾是两个高度的开发区”。汉唐文献中,秦岭之南经常被描述为沼泽与丛林之地,到处是烟瘴之气、怪鸟异兽,故而开发较迟。及至晋室南迁,才初步改变北方经济、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势。中国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观存在差异。秦岭具有横亘东西、划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笼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清都有秦岭南北疆域空间和政权上“大一统”的行政区划。晋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国又以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划分而分裂,从而出现南北中国的局势。从十一到二十世纪,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的地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现象。中国哲学,春秋时孔墨在北,老庄在南。北方兴盛儒学,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南方尤喜道家。《春秋繁露》及其他经说,北学之代表:《淮南子》及其他辞赋,南学之典范。文学艺术的南北分化特征也很鲜明。黄河流域的《诗经》与长江流域的《楚辞》是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学的两座高峰。南北朝时,北朝诗歌常有慷慨悲壮之气,南朝辞赋多有婉丽柔媚之美。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远古以来华夏民族就在秦岭一带繁衍生息,发展绵延。秦岭北麓关中平原是华夏民族文化摇篮,是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华夏文化基因产生源地。沿着渭河流域向东形成一条华夏文明中心轴,先后有周泰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秦岭南麓的汉中是汉文化发祥地,刘邦在此经过长时期力量积淀,入关中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今天的汉字、汉语、汉族都与发祥于汉中的西汉帝国有密切关系,汉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亦有深远影响。秦岭重峰叠嶂,河溪纵横,山中云气变幻、四季景色壮美,骊山晚照、华岳仙掌、太白积雪皆为秦岭著名景观,这孕育了相当发达的山水隐逸文化。隐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最早是与“出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有才能却无法出仕,或暂不出仕的士人,隐居山中,或求志,或避世,或待仕,或悟道修行。唐时有很多名士隐居终南山中与达官贵人结交,借此走上仕途之路,唐人称之为“终南捷径”。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半官半隐于秦岭,在辋川隐居时,将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禅境,富有意趣。秦岭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诗文、山水画、园林艺术。历代文人墨客或隐居秦岭,或游历于此,写下流传千古的诸多诗篇,既有对秦岭的整体描述,也有对各山岭、山脉的吟咏,由此构成绚丽的秦岭山水文学。以秦岭山水为创作对象,中国北方山水画取得突出成就,王维所绘的《辋川图》,对后世山水画产生巨大影响。北宋著名画家关仝、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对华山、终南山潜心揣摩临摹,对景造意,自成一家,其作品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虽然秦岭阻隔南北,文化也存在南北差别,但自古以来秦岭南北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在进行。秦岭山中诸多河流形成的天然河谷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自东至西,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皆是沟通南北的著名古道。这四条古道均通达汉中盆地,在陕西境内被称为泰古道,从汉中进入四川后则被称为蜀道。子午道开通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全长在千里以上,长而险,沿途居民很少,汉代全程均无行政建置,一般不为人所用。傥骆道开通时间约在两汉之间,在跨越秦岭四条道路中最短,道路沿途多坡坂,且骆水与傥水之间隔水距离较长,行走不易,故这条道路通行耗时最长。褒斜道由秦岭北侧的斜水谷地与南侧的褒水谷地组成,整个道路多谷地少坡阪,且里程不足八百里,成为秦汉魏晋各代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主要交通道路;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褒斜道早在西周时期已开通。陈仓道北起今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故此道被称为“陈仓道”;陈仓道的开通应在商周之际,历史久远,道路长达一千二百里,沿途多山间谷地,不但易行走,而且适宜居住,村落相连,故秦汉时期沿道路设有故道、河池、沮县三个县级建置,唐代设有风州、兴州两个州级建置。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道路建设蓬勃发展,改写了古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交通道路的畅达,带来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南北文化交融以唐为最。贞观初,孔颖达、颜师古等奉诏撰《五经正义》,有折中南北之意。书家欧阳修、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皆兼北碑南帖之长,别开生面。近世以来,汽车、轮船、铁路沟通南北,文化和合而趋于统一。毋庸置疑,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在秦岭南北的黄河与长江间推移,华夏文明在南北地域空间上展开,南北文化区分与融合状态,秦岭是其发展的历史见证。(摘编自白宽犁《秦岭与华夏文明初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基于秦岭阻隔形成南北迥异的生活方式,张相文提出“北岭淮水”说,认为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B.南北自然地理的差异,促使中国人的南北意识在秦汉时期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C.秦岭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在此产生的汉文化影响了东亚文明的发展。D.秦岭南北文化存在着差别,但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存在,陈仓道等古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与《楚辞》是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学的两座高峰,也是中国文化存在南北分流的例证。B.秦岭壮美的风景孕育出的山水隐逸文化与士人关系密切,隐居与出仕成为隐逸文化的一体两面。C.北宋画家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以秦岭山色为对象进行创作,所以他的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D.本文从不同角度探究秦岭与华夏文明之间的多重关系,论述了以秦岭为分界线中国南北的区分与融合。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秦岭古道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沟通南北的秦岭古道在天然河谷基础上形成,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B.因为子午道道路长且险,没有利用价值,所以汉朝廷又开通了路途最短的傥骆道。C.《华阳国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之师进军道路可能是褒斜道。D.陈仓道沿途多山间谷地,易行走,秦汉在此建州立县,出现了村落相连的景象。4.请结合材料内容,从自然、人文两个角度为秦岭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句式整齐,不超过30个字。(4分)5.秦岭于华夏文明而盲有哪些重要意义?诸结合材料加以梳理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醒头草刘正权“由来佳节载南荆,一浴兰汤万虑清!”“兰汤浴?”她微嗔,你当我贪图享受来了?即便是,也没谁跑医馆里来消受的。怪自己选的日子不对?又不是三月三。①搁古时,三月三上巳节这天,官员们会亲领下属,斋戒,兰浴,更衣后隆而重之,拜天地,祭神灵,敬祖先。她不屑这么做。人民公仆,不求医问药,谁有闲暇到医馆来!医馆里面消受,亏他想得出来!老中医对她的微嗔报之一笑:“别一看见流泪的红蜡烛,就认定是抄袭了李商隐的那根,此一浴兰汤,与你想象的兰汤浴,只怕是大相径庭。”果然大相径庭,此浴兰汤纯粹是治病,她对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感到好笑,浅薄了不是!以为跟西安华清池一样,被冠以莲花汤、海棠汤的那种兰花汤。老中医所谓的“兰汤”,不过是采用本地最为常见的醒头草配制而成。醒头草是菊科植物,因芬芳辟邪适合随身佩戴而得名,渌水河两岸遍布。她是不折不扣的本地人,对醒头草再熟悉不过,自己出生第三天就跟醒头草有过交集。洗三是本城的风俗,每个刚出生三天的孩子,都会用艾叶和醒头草熬的汤洗个澡,谓之醒身。她肯定是醒身最好的孩子,读书聪明,当官有为,四十岁出头就成为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长,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本地最大的支柱产业。她这会儿刚从会议上下来,肚子胀鼓。她吃得极少,可连续半个月的会议,到底让她的肠胃败下阵来。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不用把脉,只问症状老中医就知道,她这是需要醒脾胃了。“醒头草可不是只有醒头这一个功能的,醒身,醒头,醒脾胃!”老中医停领一下,很认真地问她,“为啥脾胃放在最后,晓得有什么讲究吗?”她摇头,谈文旅产业发展,是她的强项,论中医理论,她是盲人骑瞎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盲点,哪怕在你熟悉的领域!”老中医这个感慨发得有点儿莫名,好在,他没信马由缰下去,“一个头脑身心都清醒的人,脾胃是不会胀鼓的。”原因很简单,什么该吃进肚子,什么不该吞下喉咙,不会心里没数。她心里这会儿是没有数的,在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五”规划中,有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到两个关键词:原生态、传统文化。原生态、传统文化,都是老生常谈了,有点儿新意行不!当时她只差没冷笑。质疑她辖下文旅产业融合得不够?都得到省市两级的表彰了,等同于官方认证呢!②心底的冷笑没能让代表眼里燃烧的光芒冷场……有掌声,在代表发言时几度响起。她的胃,就是在那时胀鼓起来的,不排除有外因的刺激。或许是浴了兰汤,晚上,静坐灯下的她,细嗅老中医赠送的香囊,③把那个代表的发言进行了一次全面“反刍”。近几年,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旅融合”的建设模式,把文化与景区开发联系在一起,是个好的开端。但文化不应该仅是外在符号,如何作为旅游产品的灵魂真正渗透到开发理念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把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把文化渗透到旅游产品与项目的开发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上升空间?她若有所思,把香囊递到鼻子下面,这香囊里有醒头草的气息,植物是不会说话的,它们用散发的气味表达自己对疾病的认知。文化同样不会说话,提升文旅融合的空间,这其中既有文化从业者对文化的认知问题,还有形成这种产业机制的体制问题。由于更多时候是政府和商业资本开发旅游产业,真正研究文化的人想要在这样的机制中参与进去,还是很难的。文化不应该仅是外在符号!如同她最初对兰汤浴的理解,确实停留在字义上,缺乏真正的认知。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天下万物皆同此理。“靠网红打卡带货助力,这种文旅宣传终究会成为过去,该醒醒了!”那个代表的话犹如当头棒喝,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怎么说她也是大名鼎鼎的网红市长啊。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④醒头草,醒身,醒头,醒脾胃!草都懂得三醒,人自当能够三省。原生态、传统文化,追根溯源,不就是崇尚古朴?她想起来,那个代表,一直致力于尚朴文旅项目的打造,对文化复魅工程身体力行。三省吾身的她念及此,拨通那个代表的电话:“怎样更好地将文旅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我想组织一班人对这个课题做个深度调研,时间就定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参加?”“太好了!旅游业是老百姓可以参与、可以分享到最多利益的一个产业,我一直等着的,就是您这句话。”代表很兴奋。(原载于《金山》2023年第4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两句话,内涵颇为丰富,“万虑清”将医身与医心关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懟。B.“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暗含女市长对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有了前瞻性思考。C.人大代表认为本市文旅产业“靠网红打卡带货助力”的宣传方式缺少文化参与,已经过时。D.老中医关于“醒头草”功能的解读,促使女市长开始自我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