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石家庄高三一模化学
2024石家庄高三一模化学
格式:docx页数:23页大小:1.4 M上传日期:2024-03-14 09:54浏览次数:93U1 侵权/举报

化学(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列与龙有关文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龙首人身陶生肖俑”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B.“战国青铜双翼神龙”的主要材质为铜合金C.“东汉玛瑙龙头雕刻品”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D.“绘有龙纹的辛追墓帛画”所使用的帛的主要材质为纤维素【答案】D【解析】【详解】A.陶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A项正确;B.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铜合金,B项正确;C.玛瑙的主要成分是SiO2,C项正确;D.帛的主要材料为桑蚕丝,桑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项错误;答案选D。2.下列工业制备过程中的物质转化错误的是A.工业制硝酸:B.工业制备高纯硅:C.工业冶炼镁:D.氯碱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A.硝酸工业用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A错误;B.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生成硅和CO,Si和HCl高温反应生成SiHCl3,SiHCl3和H2高温反应生成Si,B正确;C.熔融氯化镁电解得到镁,C正确;D.点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和氯气、氢气,D正确;故选A。3已知:苯酚下列实验中,因通入的量不同而产物不同的是A.向溶液中通入 B.向溶液中通入C.向溶液中通入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答案】A【解析】【分析】Ka越大,酸的酸性越强,根据表格中数据,酸性:。【详解】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时的产物是,过量时的产物是,A正确;B.向溶液中通入,反应为:,产物只有,B错误;C.向溶液中通入,反应为:,产物不会随CO2量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反应为,产物不会随CO2量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故选A。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装置实验目的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制备氨气除去中的通过观察气泡验证能否催化分解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应选择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层后再分液,A项错误;B.浓氨水挥发到装有CaO的试管中,CaO会迅速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促进的分解,继而产生,B项正确;C.和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去中的NO,C项错误;D.中加入发生反应:,产生,不能确定是否具有催化作用,D项错误;答案选B。5.有机物Z是合成某药物中间体,其制备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Z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Y既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又能与反应C.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 D.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杂化【答案】D【解析】【详解】A.Z中所有碳原子均为sp2杂化,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单键可以旋转,则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A正确;B.Y含有醛基、羧基,既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又能与反应,B正确;C.苯环、羰基均可以和氢加成,则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D.Y、Z中所有碳原子除了苯环碳就是双键碳、羰基碳、羧基碳,故碳原子均采用杂化,但是X中含有甲基碳,为sp3杂化,D错误;故选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大小可分别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B.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8种C.氢键中的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D.的空间结构与其模型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第一电离能大小还与外围电子排布有关,A错误;B.基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共有8个电子,核外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均不同,则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8种,B正确;C.形成氢键的3个原子有的在一条直线上,有的不在一条直线上,则氢键(X−H⋯Y)中的三原子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C错误;D.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采取sp3杂化,则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VSEPR模型为四面体,D错误; 故选B。7.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是非极性分子C原子处在4个F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中心,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为零B原子间难以形成键的原子半径较大,未杂化的p轨道很难重叠C干冰的熔点低于2个键的键能之和小于4个键的键能之和D利用“杯酚”可分离和超分子具有自组装的特征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CF4为正四面体不是正方形,C、F元素之间形成极性键,结构对称,正负电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解释错误,A不符合题意;B.的原子半径较大,未杂化的p轨道很难有效肩并肩重叠形成键,事实与解释相符,B符合题意;C.干冰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共价晶体熔沸点高于分子晶体,解释错误,C不符合题意;D.杯酚与形成超分子,而杯酚与不能形成超分子,反映了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的特性,解释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选B。8.烯丙醇制备丙醛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的配位数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B.反应过程中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反应过程中涉及键的断裂与形成 D.作催化剂【答案】B【解析】【详解】A.每个副反应,所以的原子都参加了利用,原子利用率是100%,A项正确;B.根据配合物的结构式,其中中心原子Co的化合价为+1价,没有发生变化,B项错误;C.根据反应机理图可以看出,该过程涉及��键的断裂与形成,C项正确;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作催化剂,D项正确;答案选B。9.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下图所示。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等于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和Z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 B.电负性大小:C.Q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 D.沸点:【答案】C【解析】【分析】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根据L的结构,W核电荷数最小且只形成1根单键,则W为H,X形成4根单键,核电荷数大于H,且小于其他三种元素,则X为C,Y形成2根单键,核电荷数大于C,则Y为O,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则Z为F,Y原子价电子数为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则Q为A1。【详解】A.基态A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基态F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5,Al和F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均为1,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电负性大小:,B正确;C.Al的氯化物氯化铝为共价晶体,C错误;D.甲烷和四氟化硅均为分子晶体,四氟化硅相对分子质量更大,沸点更高,D正确;故选C。10.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碘水中加入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加入溶液,振荡分层,下层为紫红色;加入溶液后,下层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碘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能力B冷却装有的密闭烧瓶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C分别用计测量的溶液和溶液的溶液的溶液的为强酸,为弱酸D向某样品溶液中依次加入溶液、稀硝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不溶解样品溶液中含有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向碘水中加入溶液,层,下层为紫红色,再加入碘化钾溶液,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说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中碘离子反应生成碘三离子使上层溶液呈棕黄色,证明碘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能得出相应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B.,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说明降温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能得出相应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C.溶液的,溶液的,说明高氯酸完全电离,次氯酸部分电离,则为强酸、为弱酸,能得出相应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D.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得出相应结论,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某晶体由镁、铝、氧三种元素组成,若将其晶胞按图1方式切成8个体积相同的小立方体,和在小立方体中的分布如图2、图3所示。已知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体中的配位数为4 B.晶胞的体积为C.晶体中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D.晶体的化学式为【答案】B【解析】【详解】A.由A型小晶格结构可知,每个与4个紧邻,则配位数为4,A项正确;B.设晶胞变成为2L,,,晶胞体积为,B项错误;C.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同周期自左向右逐渐增大,但两处反常:第IIA族大于第IIIA主族,第VA主族大于第VIA主族,而自上而下则逐渐减小,则晶体中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O>Mg>Al,C项正确;D.A块中,个数=1+4/8=3/2,个数=0,个数=4,B块中,个数=4/8=1/2,个数=4,个数=4,图1由4个A,4个B构成。所以:数=2×4=8,数=4×4=16,数=8×4=32,所以化学式,D项正确;答案选B。12.某密闭容器中含有X和Y,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反应①正反应速率,反应②的正反应速率,其中为速率常数。某温度下,体系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正反应速率B.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C.若升高温度,时容器中的比值减小D.反应①的话化能大于反应②【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初始生成M的速率大于N,则,时两个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由于、,则正反应速率,A正确;B.①②反应中XQ的系数均为1,则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B错误;C.后M浓度减小,可能为Q浓度增大导致①逆向移动所致,不确定2个反应的吸热放热情况,不能确定升高温度,时容器中的比值变化情况,C错误;D.由图可知,初始生成M的速率大于N,则反应①的话化能小于反应②,D错误;故选A。13.苯甲醇电催化氧化制备苯甲醛的电解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理论上,苯甲醇被氧化成苯甲醛时,电极B上有放出B.电解过程中,电极室A和电极室B的均减小C.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D.b端电势高于a端电势【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电解原理示意图分析,A极锰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A为阳极、B为阴极,则a为正极、b为负极;【详解】A.没有标况,不确定生成氢气的体积,A错误;B.A极锰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氧化苯甲醇为苯甲醛同时生成锰离子,总反应为C6H5CH2OH-2e-=C6H5CHO+2H+;B极反应为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A室氢离子迁移到B室,结合电子守恒可知,AB室pH值不变,B错误;C.A极锰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C正确;D.a为正极、b为负极,b端电势低于a端电势,D错误;故选C。14.氧化铅在不同的水体系中存在以下溶解平衡:①②③④为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c代表与的关系B.的数量级为C.随增大,溶液中所有含铅微粒的总浓度逐渐降低D.的【答案】C【解析】【分析】由四个反应可知,③的平衡常数与氢离子无关,则d为与的关系;①中,则、,同理:、,结合图中斜率可知,abcd分别为、、、与的关系曲线;【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c代表与的关系,A正确;B.,数量级为,B正确;C.由图可知,溶液中所有含铅微粒的总浓度先减小后增大,C错误;D.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④-2×③得反应,则的,D正确;故选C。二、非选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58分。15.钴配合物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测定其组成。Ⅰ.制备晶体实验步骤:将分批加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