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语文试卷以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语文试卷以及答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36 K上传日期:2024-03-08 09:02浏览次数:480U1 侵权/举报

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D(“‘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错。原文是“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可见“北极动物”中有一部分起源于青藏高原,“北极动物”范围大,并不是仅仅指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故选D。)2.B(“降雨骤减”错。北纬30°附近亚热带地区受行星风系控制干旱少雨;青藏高原的出现改变了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但青藏高原并未造成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其他地方“降雨骤减”,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干旱少雨的。)3.C(A项“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错。原文是“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可见应是“进一步抬升”,而非“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B项“大兴安岭”错。原文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可见应是“大兴安岭以东”;D项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不能简单归因为平原地区辐射少。故选C。)4.第一问: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第二问:影响大气循环;东亚季风被“抽吸”进入大陆,带来充沛的水汽,形成大量降水。5.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6.D(“时间刻度的逐渐模糊”,文本中对时间的描述,起初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太阳正一点一点向着公路左侧落下去”“直到天亮”“到了午睡时间”“入夜”“凌晨两点左右”,后来是“天黑了”“天亮了”“每到下午”,说明人们对时间的流逝感受越来越模糊,这句理解是正确的。但被堵在高速公路上的人们开始互帮互助,工程师找到“陶努斯上的一个男人负责协调各种事务”,虽然“天黑了,大家被一种莫名的厌倦情绪所笼罩。”但他们将有限的物资用于照顾老人、妇女和病人,而且“每到下午,西姆卡上某个小伙子就爬上车顶,不知疲倦地瞭望着”,直至后来道路畅通。因此“人们对堵车事实变得麻木并慢慢接受”是错误的。)7.B(对堵车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表述有误。“全景式的描述”是既有全局整体的介绍,又有局部细节的描绘。“一辆福特正在高价卖水。陶努斯自掏腰包买了两升水;福特答应第二天再弄些水来,只是价钱要翻番。”为何只有福特能弄到水,文本并没有交代。因此“对堵车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是错误的。)8.①堵车让人厌烦、疲惫和煎熬,但人们在患难中互相照顾,抱团取暖,让人留恋。(2分)②高速恢复畅通,已有的和谐被打破,温情被消解,(1分)彼此之间陌生孤独,令人困惑。(1分)9.①小说开篇以新闻播报的方式引出堵车,堵车的场景、路上的汽车品牌以及人物都充满了现实感;(2分)②堵车历时多日,时间仿佛不复存在,气象变化异常,堵车环境下的人事产生了一些变形,充满幻想因素;(2分)③现实和幻想的结合,丰富了堵车状态的隐喻意义,呈现了如“堵车”般的人类普遍生存困境下的人生状态与现实思考。(2分)10.BEG11.D(A项选文中“省”的词性是形容词,明察、考虑全面的意思;《劝学》中的“省”是动词,是反思、自省的意思。B项选文中“俭”没有通假,词性是形容词,节俭的意思;《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俭”意思相同。C项选文中“敝”的词性是形容词,破败、疲敝的意思;《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敝”是动词,损害、破坏的意思。)12.D(选文中“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是说《春秋》宗旨是以历史内容来宣扬道德礼义,但从内容来说,《春秋》是关于历史的经典著作,所以,《春秋》对礼义的宣扬是间接含蓄的。)13.(1)形神不安而想和天地一起长存不灭,还从来没听说过。(2)孔子知道他的建议不会被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张再也行不通了,于是评判二百四十二年历史中的是是非非,把这个作为天下人行动的准则。14.(1)孔子认为周道衰颓,纲常泯乱,想通过修订《春秋》来明三王之道,辨人事之纪。(2)孔子认为空洞地用礼义来说教,不如用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来进行教育更加深刻明了。(3)孔子试图通过《春秋》对当时君臣重新树立礼义道德的标准和典范,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15.D(“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错,“山随匹马”“路入寒城”写的是友人行为。)16.①抒情低沉、略带伤感;(1分,情感色彩相近即可)②李益提笔伏案写诗;(1分)③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4分。内容2分,情感2分。)17.(1)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例:《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8.B(B项与文中加点的“再”都表示在比较中程度加深,有更加之意。A项表示如果继续下去会怎样。C项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D项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19.①不能形容其红之多;②也见于后世的白话作品(4分。每写对一句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0.(1)语句:①;修改为“从这些例子来看”,或删去“从”。(2)语句:④;删去冒号,或将句号置于后引号之前。(3)语句:⑥;修改为“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6分。序号准确各给1分,修改正确各给1分)21.李渔:①对“闹”字的通感特点完全没有认识;②一味采取嘲笑的态度。方中通:①认识到“闹”字的表达效果;②但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4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句子流畅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示例一:“风吹梅蕊闹”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传神地写出了梅花在风中轻摇、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示例二:“车驰马骤灯方闹”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将夜晚灯火璀璨、热闹非凡的景象描绘得十分生动。示例三:“三更萤火闹”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形象地描写出夜半时分萤火虫乱飞的独特景观。示例四:“轻风忽起杨花闹”的“闹”字,用听觉写视觉,生动描绘了杨花在风中漫天飞舞的晚春景象。(3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周易·系辞》中说:“天下的人倾向是一致的,而心思却是多种多样的,目的相同而采用的途径不一样。”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这些都是探讨治国之道使国家强盛的学派,只不过他们所尊奉的理论之间,对于治国所采用的途径不同,有考虑全面与不全面的区别罢了。我曾私下研究过阴阳家的方术,他们注重吉凶祸福的征兆和众多的忌讳,使人感到拘束而畏惧颇多;然而他们排列四时运行的顺序,是不可遗弃丢失的。儒家学说博大,但缺少治国的切要纲领,出的力气大而收的功效少,所以他们的主张难以全部采纳;然而他们制定君臣父子次序的礼仪,排列夫妇长幼的分别,是不可更改的。墨家提倡节约却难以遵循,所以他们的主张不能全部照办;但他们加强本业(农业与手工生产)节省费用是不可废弃的。法家严酷而缺少恩德;但他们纠正君臣上下的名分,是不可更换的。名家使人知道名位不同,礼节也不相同;但繁文缛节却容易失真;但是他们辨正名(概念)和实(实际)的关系,却不能不认真考察。道家使人行动合乎无形的“道”,使万物富足。道家学说是本着阴阳家的四时大顺,采用儒家、墨家之长,提取名家法家的要领,与四时一起变化,适应万物变化,树立风俗,用于人事,无所不宜,主旨简明,容易操作,办事少而功效大。儒家则不然:认为君主是天下的楷模,君主倡导而大臣应和,君主先行而大臣随从。如此这般,君主劳累而大臣闲逸。至于大道中的要点,舍去贪欲和要强,不玩弄聪明和智慧,放弃了这一重大问题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精神使用过度则必会衰竭,体力使用过度则必会疲惫。形神不安而想和天地一起长存不灭,还从来没听说过。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呢?”太史公说:“我曾听董生说过:‘周朝的政治衰落破败之时,孔子出任鲁国的司寇,诸侯害他,大夫们排挤他。孔子知道他的建议不会被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张再也行不通了,于是评判二百四十二年历史中的是是非非,把这个作为天下人行动的准则,贬抑天子,斥退诸侯,声讨大夫,以阐明王道。’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春秋》,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政治原则;从下而言,辨明为人处事的纲纪,分清疑惑难明的事物,判明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的人拿定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能排抑不肖,使已经灭亡的国家保存,使已经断绝的世系延续,补救政治上的弊端,兴起荒废的事业,这些都是王道的重要内容。把一个混乱的社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万物万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起,亡国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四处奔走仍然不能保住国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周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一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所以《春秋》这部书,是关于礼义的主要经典著作。礼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法的作用是除恶于已然;法的除恶作用容易见到,而礼的防患作用难以被人们理解。”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