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广东省高三“百日冲刺”联合学业质量监测(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届广东省高三“百日冲刺”联合学业质量监测(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docx页数:5页大小:196 K上传日期:2024-02-26 23:58浏览次数:68U1 侵权/举报

广东省2024高三百日冲刺联合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伊尹的历史叙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记述出处商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商汤之孙太甲即位后,暴虐无道。伊尹将太甲放逐,令其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史记·殷本纪》商相伊尹流放太甲后,篡权夺位,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并杀了伊尹,成功复位《竹书纪年》A.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识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来证实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 D.史学家解释历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尚书·周书·无逸》中载:“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这表明周朝初年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思想为A敬神思想 B.法家思想 C.明德思想 D.儒家思想3.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一前118年)的诸篇赋文,如《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充分显示其宏阔瑰丽的想象力。这体现出西汉时期文学创作A.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B.迎合市民阶层审美意趣C.呈现出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D.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4.两税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同时有助于改变赋役负担不均的现象。两税法实行后,大批的隐户被查出,政府控制的户口由120万户增至310万户。材料强调两税法A.是均田制的新发展 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5.南宋临安的御街从皇宫北面的和宁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御街中段的街市最为热闹,正如《都城纪胜》所说:“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这反映出临安A.城市商业获得政策支持 B.开始打破城市市坊界限C城市经济功能显著加强 D.城市治理制度发生变化6.明朝规定,每年正月和十月,全国各地的乡村都要举行全体村民大会餐,在这个“乡饮”大会上,人们在进餐之前,必须聆听德高望重者发表训词,报告和宣读朝廷最新颁布的法令文件,材料可以说明明朝A.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 B规范社会等级秩序C.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重视基层社会治理7.据出版于1938年的《高中本国史》记载:“民众对外的反感,因愤激而加深,遂致发生感情的冒昧的排外举动,列强……乘太平天国捻回诸乱事继续抗清之际,以武力肆行侵略,而掠取多量的权利。”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B.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8.在1900年以前,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说及外国历史著作译成中文的,总共只有60多种,小说只有3种,而到1904年、前者增加到250多种,后者增加到20多种。这一变化反映出A.国民素质的提高 B.儒学地位的改变C.社会变革的需要 D.崇洋风气的盛行9.下表是1902-1936年部分国家在华投资表(单位:百万美元)。19021914192019301936日本1.0224.0466.41489.71818.3英国264.4626.9745.71008.91020.8美国27.061.2121.1264.4328.2法国97.8193.9197.7246.3276.3德国171.3264.7164.1174.6136.4据上表可知,这一时期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侵华经济同盟C.西方掀起商品输出高潮 D.列强挤压下的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缓慢10.右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A.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B.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D.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11.自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启用“新罗马”之后的千余年,拜占庭帝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城市文化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上。当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这表明拜占庭文化A.具有海洋性的特征 B.继承了罗马法C.展现了文明多样性 D.影响世界发展12.1809年,由法王腓力四世支持而就任教皇的克雷芒五世离开罗马,驻进法国边境小城阿维尼翁,此后70年间,有六任教皇皆驻该地。六位教皇都是法国人,枢机主教团中法国人亦占大多数。由此可见,此时西欧A.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B.民族国家形成C.教皇权威完全丧失 D.国王权力加强13.下表反映了1821-1850年期间英国印花棉布价格的变化。这一变化时间价格1821-1830年12先令3便士1831-1840年8先令10便士1841-1850年5先令11便士A.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 B.促使英国倡导自由贸易C.导致英国开始殖民扩张 D.引发英国“价格革命”14.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仍然强调“流转就是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却说“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这一转变旨在A.保障苏俄前线粮食供应 B.加速推进苏联成为工业强国C.推动粮食商品化的发展 D.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15.1956年9月开始,在美国新闻署的鼓励下,美国国内成立了40多个有关美术、电影、音乐、体育等独立的公民委员会。美国政府希望它们能够鼓励其成员和兴趣相投的外国人交换信息,制定亲善计划,参与美国的各种公共关系活动。美国的这一举措A.服务于其霸权战略 B.服务于国内文化的发展需求C.阻碍世界文化交流 D.说明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劣势16.1997年5月,布莱尔领导的英国工党上台后,强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平衡,在传统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和保守党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A.试图摆脱“滞胀”的困境 B.主张缩小政府权力C.要求取消福利国家制度 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资,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开办这些行的主人即所谓的“行商”,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尽管这个公行只是一个民间机构,却得到官方的支持。由于有了公行,不懂夷语的官员和不懂中国章程的洋商便可避免直接见面,公行则被赋予为官府征集关税和替洋商交纳税款的双重职能。有的行商受到官场的无情压榨,从1786年起朝廷要求他们每年缴纳5.5万两的核定捐银.此外还要收集洋表、洋钟呈送给巡抚和户部,为诸如帝室寿辰和婚嫁等庆典贡献礼品。1842年,公行撤销。——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到1858年才被撤销。严格来说,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东印度公司”并不特指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东印度公司”是西欧大多数国家为开拓殖民贸易而设立的一种公司模式,其贸易对象主要是印度、马来西亚等位于印度洋以及太平洋西面的亚洲国家。这个组织,起初是一个商业资本的垄断公司,后来变成了主宰印度的“商人政府”,最后又变成了没有商业性的、纯粹的军事行政机构。从其整个的发展过程来看,英国东印度公司既非单纯的商业组织,亦非正式的政权机构,而是既有商业性又有政权性的混合体,是英国侵略印度的开路先锋和主要工具,是“英属印度的真正开创者”。——摘编自陈传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行撤销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公行与东印度公司的异同。(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688年,荷兰共和国执政威廉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邀请下,出兵英国。推翻斯图亚特复辟王朝,英国史书上称为“光荣革命”。发动“光荣革命”的七位政变者中有四位是辉格党领袖,代表了新贵族利益。剩下的三位,有托利党创始人,顽固守旧的男爵,还有伦敦主教,他们则是典型的旧贵族的代表。七位新旧贵族联合发动政变,表明了“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之间的联合妥协。——摘编自陈晨《从1688年光荣革命看“英国式”政治冲突的解决》材料二辛亥革命期间,由于险恶的革命形势,南方革命政府被迫和北方清政府进行“南北和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党人被迫向得到列强支持的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其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发布退位诏书。次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被袁世凯窃得,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此可见,“南北和谈”的达成,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摘编自刘经盛《南北和谈,中国式“光荣革命”——试论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国期间(1607-1776年),为开发这块不毛之地和扩张地盘,英国政府有计划地将北美殖民地当作重罪犯充军的场所。在18世纪,英国至少向北美遣送了3万名重罪犯,其中大部分送到了弗吉尼亚和马里兰。——摘编自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材料二随着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的结束,美国工业革命在北部蓬勃开展,政府鼓励欧洲技术工匠移民美国的政策、保护专利的宪法条款,使得移民人数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突破每年10万人的规模,1854年高峰时接近43万人。该时期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约200万,德国人约170万。——摘编自林珏《美国移民政策演变及评述》材料三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据统计,在1981年的2.2985亿美国人中,印第安人只有85万,其余占总人数99.6%的都是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近现代历史上,移民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摘编自周跃军《试论移民与近代美国历史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移民结构在17-19世纪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概述移民对近现代美国的历史影响。(8分)20.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下图为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蕴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