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答案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5页大小:235.2 K上传日期:2024-02-25 14:55浏览次数:476U1 侵权/举报

巴蜀中学2024高考适应性考卷(六)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CBDBCBAB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CDBAACA【解析】1.据材料可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红山文化的红山后类型在河北省西北部相遇后形成了新的文化体,这说明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故选C项;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呈现趋同的表述错误,材料展现的是新石器时代我国的文明成就,龙纹和玫瑰花纹也不是文明的主要特征,故排除A、B、D选项。2.据材料可知,“有狱论”者,如官府征召文书抵达其所在官府,官府之吏已经告知而不立即前往投案,或官吏稽留征书而不通知,以及通知后不立即进行遣送者,超过一定日期,即给予被征召者和官吏相应惩罚,这说明秦朝政府强化对地方基层治理,故选B项;政令传播机制成熟表述错误,故排除A选项;材料无法体现公务活动的复杂繁琐以及百姓对于律法的态度,故排除C、D选项。3.卜千秋壁画墓展现了墓主升仙内容,表现了流行于西汉时期的“升仙”思想。西汉晚期,社会生活弥漫着浓重的迷信色彩,长生不老和谋求死后灵魂不死、直入天堂,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东汉时期墓主身份和宴饮的图像逐渐丰富,反映了从西汉到东汉人们由幻想迷信的心理逐渐转向现实生活的享受,故选D项;天人合一、原始民主材料都未体现,故A、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随性写意的画风,B选项错误。4.“忠信之俗微”“无进修之志,初痒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都反映了士人道德下滑,教育需要进行改革,重塑士人价值观,故选B项;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官员与材料信息不符,A选项错误;理学的传播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追求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5.“舌螺发,剺面雕题,献獒效马,贡象进犀,络绎乎国门之道,不出户而八蛮九夷”,这些诗句生动反映出元大都中不同民族人们杂处的状况和朝贡不绝的威势与显赫,呈现了元大都的世界性特征,可以佐证元朝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元朝与少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QQABRQwAogAgAABAAQgCEwX6CAKQkAACCAoOhBAAsAAByQFABAA=}#}数民族、域外的交往,而非只与边疆地区的交往,排除A项;材料中只介绍了赋一种文学形式,故丰富多彩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呈现了元大都的世界性特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6.结合明初的政治形势,于统治者而言国内臣民才是心腹之患,所以明初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却不主动出海击敌,反而沿着海岸线修筑海防设施,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7.“仅川茶销藏,岁约征银十数万两”,体现清政府通过征收茶叶税,增加财政收入,这就为治理边疆提供了财政支持,故选A项;材料仅表明通过茶边贸易获得财政收入,没有提及边疆的开发、控制,故排除B、C、D选项。8.从题干中“盖女子教育,关系甚大,凡相助良人,教养子女,何莫非正室之务”可以看出,维新派认识到了女学对蒙学的重要性,故选B项;根据题意,维新派兴办女学的目的是培养“贤妻良母”,表明维新派对女性的期待仍然停留在传统家庭伦理框架下,并未将女性视为独立的个体,故A、C两项错误;维新派的论述是基于男性视角强调女性对家庭的重要性,女性处于被动地位,故D项错误。9.《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坚持面向农民、工人、学生在内的全体民众的党报,还于1942年开辟专栏专门刊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文章,这就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党的美好形象,故排除A选项;材料没有把政治动员和其他方式进行比较,不能体现政治动员的独特优势,故排除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共同的要求和呼声,故排除D选项。10.从图中可知,乡镇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至2010年,大致占28%,故A说法正确;乡镇企业的兴起,使农民直接参与工业化进程,带动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城乡二元结构有所突破,故B说法正确;图示的时间是1978~2010年,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伴随,故C说法正确;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主要原因之一是吸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自身并没有技术优势,D说法有误,故选择D项。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农业文明时代,西亚人与埃及人之所以对洪水之神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是因为两河流域的不定期泛滥给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诸多破坏和不便,而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并推动了埃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故选择B项;这种差异与经济发展状况、历史发展传统无关,故排除A、C选项;无法通过对洪水之神的态度判断两地所有人民的性格,故排除D选项。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QQABRQwAogAgAABAAQgCEwX6CAKQkAACCAoOhBAAsAAByQFABAA=}#}12.“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揭示了牛顿力学体系促进物理学的进步与发展,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故选A项;材料只是爱因斯坦对牛顿及其牛顿体系的评价,并非爱因斯坦的认知,所以排除B选项;牛顿力学体系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支柱表述错误,故排除C选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选项。13.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巴黎不再是“第二帝国的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故选A项;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并不完全能说明巴黎面貌的改变,排除C项;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4.从表中可知美国在不同时间都出台了关于海洋航行的文件,维护其海洋权益,故选C项;美国具有捍卫海上自由的传统,美国用海洋权益促进友邦合作,都忽视了美国出台相关文件的实质,故A、B两项错误;海洋资源成为全人类共同财产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5.从“若福利领取者拒绝遵守工作的要求,州政府可降低或终止福利给付”分析得出,美国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故选择A项;结合所学,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呈现出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削减福利开支是减少对经济干预的表现,故C项错误;完善福利制度并非克林顿改革福利制度的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4分)(1)(12分)特点:①具有明确的政治隶属性;②是“朝贡—封赐”的双向互动关系;③以厚往薄来为原则;④朝贡制度完善;⑤结构稳定;⑥核心是政治认同,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联系。(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原因:①明朝统治者力图完成“天下共主”的政治理想;②明初巩固政权,安定边疆的现实考虑;③明朝厉行海禁,中外贸易主要以朝贡形式进行,推动了朝贡体系的发展;④周边国家需要得到明朝的政治保护、经济支持和文化引领;⑤根本原因是明朝国力的强大。(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8分)共同措施:实行贸易保护。(2分)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市场和本国企业;使国际贸易总额下降,不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引发了国际关税战、贸易战等,导致国际贸易秩序混乱;加剧世界形势的紧张,为二战埋下隐患。(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QQABRQwAogAgAABAAQgCEwX6CAKQkAACCAoOhBAAsAAByQFABAA=}#}(3)(4分)基本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外交活动:中国提出并推动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倡议设立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每点1分,2分)17.(19分)(1)(6分)理念: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循环再生。(2分)措施:设置专职官员掌管山泽;鼓励种树,优化环境;设置山林自然保护区;注重环保宣传教育;颁布法令,对破坏植被的行为严加惩治。(每点1分,任答四点4分)(2)(10分)原因:沙俄、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东北移民实边政策,导致破坏性垦伐;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必答)。(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影响:辽河航运业走向衰落;畜牧业的发展受损;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经济发展困难。(每点1分,4分)(3)(3分)启示: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罚力度;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点2分,两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2分)示例:延续长江文脉,坚定文化自信(2分)长江文化的宏阔气象,离不开数千年的厚重积淀。数千年前,长江下游的良渚文明应运而生。两周之际在长江文化中分娩出巴蜀、荆楚和吴越三大文化圈。至秦汉时,“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南北区域的一体化使得长江文化于不断交流中取长补短,奠定了其规模和内核。经过魏晋南北朝、安史之乱、宋室南迁三次或长或短的历史大变迁,政局的急遽动荡迫使广大北方人民过江而来,经济重心的逐渐转移也造就了中原文明的“衣冠南渡”。中唐之后的文化资源则持续集聚于南方,确立了长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宋代长江流域教育发达,科技称雄,民间书院兴起,理学兴盛。元代的长江流域,出现了黄道婆这样的纺织技术改革家。青花瓷的烧制使景德镇发展成为中国及世界的“瓷都”。明清两代长江文化臻于繁盛,产生过大量优秀学术成果,如王阳明的心学,顾炎武为代表的实学,形成名家层出的态势。长江文化日积月累、推陈出新、迭代递嬗。步入近代,长江文化承担起再建中华文化的艰难重任。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曾国藩、李鸿章大兴洋务,中经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戊戌维新,再由孙中山、黄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QQABRQwAogAgAABAAQgCEwX6CAKQkAACCAoOhBAAsAAByQFABAA=}#}兴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共产党人的奋斗下,长江文化在百年急遽转型中脱胎换骨,构筑起新的体系。当今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而行,其前景广阔明朗。(8分)综上可知,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江文化凝聚成了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的精神内涵—创新、进取和开放。我们要延续历史文脉,以磅礴的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此题可从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等任意角度进行阐述,主要体现南北方文化交流中长江文脉的形成以及长江文脉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贡献,坚定文化自信)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共5页){#{QQABRQwAogAgAABAAQgCEwX6CAKQkAACCAoOhBAAsAAByQFABAA=}#}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