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贵阳一中2024届高考月考卷(五)历史-答案
贵阳一中2024届高考月考卷(五)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5页大小:205.9 K上传日期:2024-01-30 09:08浏览次数:459U1 侵权/举报

贵阳一中2024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ABBDACC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CAABBBDC【解析】1.中华文明起源多元,“满天星斗”是其基本特点,故A正确。仰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但材料无法证明仰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最中心,故B错误。“二里头”文化的出现是“月明星稀”时代来临,故C错误。华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2.材料提到“仕于诸侯为左官,绝不得使仕于王侯(当作朝)也”,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故B正确。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王国力量已逐渐减弱,故C错误。A、D与材料意思无关。3.由材料中“人口的迁移”“尽失女真故态矣……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可知,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杂居,民族意识发生改变,中华意识得以发展,故B正确,A错误。C、D与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无关。4.西方列强通过铁路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便于其获得巨大的效益,这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D正确。甲午战后,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洋务运动中产生,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密切的信息,故C错误。5.材料中章太炎提到征婚条件“文理通顺”,可见有文明开化的新思想,但又要求“服从性质”,说明思想解放有艰巨和渐进,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思想传播的情况,故B错误。材料只是在报纸上发表一篇征婚广告,并不意味着大众传媒引领社会思潮,故C错误。传统婚姻观念依然在材料中可以体现出来,故D错误。考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6.根据材料要“削弱”富农的封建剥削性质,而不是“消灭”富农;同时又因为富农生产方式带有资本主义性质,不能“削弱”富农生产、还要“奖励”富农生产。可见,政策颁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QQABYQYEggCAABBAAQhCUwFICgOQkAEAAIoGhFAEMAAAyBNABAA=}#}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C正确。A、B、D三项的时间与文件颁布的时间不符合。7.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能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材料中的外交活动均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进行的,故C正确。上述外交活动能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发生变好,但无法达到实现正常化的程度,故A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故B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逐渐达到世界前列,故D错误。8.依据材料,在1984年和1992年,我国GDP较上一年的增长率超过14%;从1978年开始,我国就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故D正确。1992年,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错误。1994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故B错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C错误。9.由材料“唐墓中出土‘唐三彩胡人角杯’具有明显的‘神人合一’的特点……是古希腊神话中‘小海神’特里同(Triton)的艺术造型”可知唐墓出土的唐三彩将希腊小海神特里同造型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是西方艺术元素传播到中国的物证,C正确。“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希腊化时代”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材料不能证明唐代中国与希腊已有直接联系,排除B。唐三彩“小海神”特里同(Triton)的艺术造型并不能说明唐代工匠熟知希腊神话故事,排除D。10.由材料及图示表格可知,中世纪中期西欧社会分工、市场交易、城市及贸易的发展均是在人口增长的基础上发生,A正确。材料所示时间为11~14世纪,排除B。工商业发展促使城市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C逻辑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D。1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在对外殖民扩张中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一些国家在争夺中落败,其中英国成为殖民霸主,因此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存续时长不一,A正确。各国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支持的垄断性贸易公司,它们采用股份制形式(葡萄牙东印度公司除外),经营理念变化,但这不能解释表格中各国公司为何兴衰变化会有差异,排除B、D。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优势只能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情况,不能说明材料中其他国家的情况,排除C。考点: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12.题干材料表明保守主义是对激进的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中产生,保守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和温和色彩,B正确。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反封建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QQABYQYEggCAABBAAQhCUwFICgOQkAEAAIoGhFAEMAAAyBNABAA=}#}斗争中呈现出革命的彻底性,A错误。近代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结合国情呈现出革命方式的多样性,C排除。题干材料与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曲折性发展无关,D排除。考点: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3.题干材料叙述的是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后的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B正确。此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不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A排除。材料与欧洲的经济结构无关,C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排除。考点: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14.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加速了西方殖民霸权的衰落,B正确。考点: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15.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对列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改变体现为:改变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探索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模式,是斯大林时期的探索表现,不属于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改变,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6.题干材料体现《国际联盟盟约》中对战败国的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的原则,此原则体现了殖民统治政策的新变化,即国际化地解决殖民地统治问题,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C正确。原则规定在国际组织监督下,按国际法公正地解决列强纠纷避免国际冲突,但列强间的固有矛盾并未消除,A排除。此原则是列强迫于战后被压迫民族的反帝斗争而对旧殖民体系的改造,B排除。民族自决原则体现被压迫民族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D排除。考点: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原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1)(4分)措施: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QQABYQYEggCAABBAAQhCUwFICgOQkAEAAIoGhFAEMAAAyBNABAA=}#}(2)(10分)评述:土司制度指元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政府任命其首领为地方官,土官承担交纳赋役等义务的制度。(2分)实行土司制度可以增添贡赋,使边疆地区得以有效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实行土司制度后,这些地区未出现分裂割据的地方民族政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每点2分,两点4分)土司制度建立在奴隶制或农奴制经济基础之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的弊端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交流;清王朝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采取改土归流的政策,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反映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每点2分,两点4分)18.(12分)示例:论题: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的影响。(2分)阐释:14、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驱动欧洲人开始开辟到东方的新航线。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国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随后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第二次经济全球化出现。(4分)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传入中国并大量种植,粮食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使中国人口增长,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农作物种类;印度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的发展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联系世界的丝银贸易网,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明朝税制改革和白银货币化的进程;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东来,荷兰殖民者长期占据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这也影响了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自守国策的实施。(4分)【或19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业化生产和交通运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大肆扩张掠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出现。(4分)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对市场的迫切需求下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惊醒了部分先进中国人,林则徐和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要学习西方;洋务派将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技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QQABYQYEggCAABBAAQhCUwFICgOQkAEAAIoGhFAEMAAAyBNABAA=}#}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在中日《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不断资本输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抗争。(4分)】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近代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造成巨大影响,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变化,改变自己。(2分)(其他论题能紧扣材料信息,可选全局或局部阐释,必须中外联系,言之成理即可)考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19.(14分)(1)(4分)价值:《论语导读》是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2分)反映法国学者关注中国儒家“仁爱、和谐、关注民生”等政治伦理理念,可与其他史料结合,用于研究其对17~18世纪近代法国政治变革思想的影响。(2分)(2)(10分)制度:科举制度。(2分)影响:冲击法国宗教特权制度;滋养法国启蒙思想;启迪“开明专制”理论;催生法国近代文官制度;推动法国政治变革。(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8分)20.(12分)(1)(6分)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存在的问题: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苏维埃政权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每点2分,4分)(2)(6分)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分,表述不完整酌情扣1~2分)启示: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等。(3分,其他启示表述合理酌情给分)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共5页){#{QQABYQYEggCAABBAAQhCUwFICgOQkAEAAIoGhFAEMAAAyBNABAA=}#}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