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语文-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语文-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格式:docx页数:10页大小:39 K上传日期:2024-01-15 07:34浏览次数:358U1 侵权/举报

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语文·参考答案评分标准1236710111215CCBDBDFGBBD1.(3分)C【解析】“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不及燃油汽车”,无中生有。2.(3分)C【解析】前后内容不存在因果关系。3.(3分)B【解析】A项,与应对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无关;C项,从电网角度表述;D项,从地方政府角度表述。4.(4分)①材料一采用并列式结构,各部分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阐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态势;②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结构,总纲明确,逐层阐明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5.(6分)①采用混合动力,电池容量大,可以有效化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②刀片电池安全性高,可以避免安全事故和人身财产损失;③发电机和发动机的组合,可以突破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限制。【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6.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鉴赏能力。D.“叙事整体上更细腻生动”错,材料二史传叙事整体上更简炼,更客观,更接近历史真实。故选D。7.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语句和标题的分析鉴赏能力。B.“旨在引发读者对大唐帝国繁华与风流的向往”错,目的是表现统治者的奢靡。故选B。8.①命运的无力感。认为上好坊是最终归宿,表现挣扎中的李善德对命运无能为力的痛苦。(1分)②历经千辛万苦后的疲惫感。右腿废了,索性瘫坐,是历经艰辛后的疲惫。(1分)③对任务的坚持,对结果的关注。眼观春明门,心中计算人力路程,等待最终结果。(1分)④对任务是否完成的忐忑、无奈。已尽人事,只剩听天由命的等待。(1分)【解析】(1)由“李善德……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这里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分析,李善德认为上好坊是最终归宿,表现挣扎中的李善德对命运无能为力的痛苦。(2)由“那条右腿却一点也不争气。它在奔波中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基本上算是废了。他索性瘫坐在石碑旁,让身躯紧紧依靠着碑面”分析,李善德历经千辛万苦,右腿废了,索性瘫坐着,他有着历经艰辛后的疲惫。(3)由“理论上,现在荔枝转运应该快要冲过灞桥驿了吧?在那里,几十名最老练的骑手和最精锐的马匹已做好了准备,他们一接到荔枝,便会放足狂奔,沿着笔直的大道跑上二十五里,直入春明门,送入邻近的兴庆宫去”分析,李善德眼观春明门,心中计算人力路程,等待最终结果。这表明他对任务的坚持,对结果的关注。(4)由“当然这只是计算的结果。究竟现在荔枝是什么状况,能不能及时送到,李善德也不知道”“能做的,他都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只剩下等待”分析,李善德对任务是否完成充满忐忑、无奈。已尽人事,只剩听天由命的等待。9.①选择的人物形象不同。文本三选择历史事件中真实的中心人物来塑造,文本一虚构了历史深处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文本三精于剪裁,人物简略凝炼,仅一个“笑”字,点出人物与事件的关联以及人物的受宠。文本一运用心理、肖像、动作、对比等多样的手法虚构丰富鲜活的底层官员形象。③表达的主旨不同。文本三借事件与人物的关联,设置悬念,抨击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文本一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不仅批判上层的奢靡,也反映底层艰辛,小人物的坚守与悲哀。(每点2分,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旨的能力。(1)选择的人物形象不同。文本一,虚构了历史深处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李善德;文本三选择历史事件中真实的中心人物——杨贵妃。(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文本一,重点刻画李善德这一小人物形象,例如,“脸颊干瘪枯槁,全身都被尘土所覆盖”“短短数日,他的头发已然全白了,活像一捧散乱的颓雪”“李善德低下头,依靠着上好坊的残碑,继续专心读着眼前的纸卷”“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这里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理论上,现在荔枝转运应该快要冲过灞桥驿了吧”等。小说通过对李善德肖像、动作、心理的刻画,运用多样描写人物的手法,虚构了一个丰富鲜活的低层官员形象。文本三,“一骑红尘妃子笑”精于剪裁,人物简略凝炼,对杨贵妃这一人物形象仅一个“笑”字的动作描写,就点出人物与事件的关联以及人物的受宠。此外,并没有运用其他的人物描写方法。(3)表达的主旨不同。文本一是小说,围绕“运送荔枝”一事,描写李善德为完成运送荔枝的任务竭尽全力在路上奔跑的情景,展现他完成任务的艰难,重点刻画历史深处小人物李善德的命运与悲欢,表现了他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抗争。为了杨贵妃吃到岭南的荔枝,累死多少马匹和骑手,小说通过李善德的所见所感,不仅批判上层的奢靡,也反映底层艰辛,小人物的坚守与悲哀。文本三是杜牧的一首绝句,将议论托于形象之中,借事件与人物的关联,设置悬念,抨击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这首诗“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尤其是杨贵妃嫣然一笑的形象,让人联想“褒姒一笑失天下”,将历史教训熔铸在鲜明的形象中,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10.DFG【解析】原句标点为: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11.B【解析】A项,“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是美好的意思。B项,“锦瑟无端五十弦”中“无端”意为“没有缘由”,引申为“何故”;文中的“无端”意思为“没有尽头”。C项,“白驹过隙”中的“隙”是缝隙的意思,“乘隙而入”中的“隙”指空子。12.B【解析】“乐毅认为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错,根据原文“田单闻之……以待其事”可知,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是田单散布的谣言,不是乐毅认为的。13.(1)乐毅怕被杀而不敢回国,借着攻打齐国的名义,实际上是想集结军队坐北面南到齐国称王。(被动句1分,“以……为名”“南面”各1分,句意1分)(2)我们只怕燕国军队把所俘虏的齐兵割掉鼻子,放在队伍最前列与我们作战,那么即墨一定会失败。(倒装句1分,“劓”“前行”各1分,句意1分)14.①田单用反间计让燕王换掉乐毅,同时激起即墨人对燕军的恐惧和愤恨;②用诈降计让燕军防备越来越松懈;③用愤怒的牛群和五千齐军偷袭燕军,同时让城中百姓击打铜器来声张声势。(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所以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海一样永不枯竭。像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没有尽头,谁能穷尽呢!材料二:战国时,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惠王即位,惠王和乐毅有矛盾。田单听说此事,就施行反间计,在燕国散布谣言,说:“齐王已经去世,攻不下的城池只有莒和即墨两城罢了。乐毅怕被杀而不敢回国,借着攻打齐国的名义,实际上是想集结军队坐北面南到齐国称王。只是因为齐人不肯归附,所以暂缓攻打即墨,以等待时机成熟。齐人所害怕的是燕国派其他将军来,那即墨就要受到摧残了。”燕王信以为真,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军。乐毅归附赵国,燕国的将士都为乐毅愤愤不平。田单又散布谣言说:“我们只怕燕国军队把所俘虏的齐兵割掉鼻子,放在队伍最前列与我们作战,那么即墨一定会失败。”燕人听说后,果真按田单说的去做。城中人见到齐国众多投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更加坚定守城的决心,唯恐被燕军擒获。田单又派人散布谣言说:“我们怕燕国人挖掘齐人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这样会使我们心惊胆寒。”结果燕军就挖开齐人所有的坟墓,烧毁死人的尸骨。即墨人从城上看见燕军的所为,都痛哭流涕,都想出城与燕军决一死战,愤怒的情绪涨了十倍。田单知道士兵可以上阵作战了,就亲自拿着工具和士兵一同修筑工事,还将自己的妻妾也编在队伍中,把好吃的食物都拿出来与士兵分享。田单命令武装的士兵都埋伏起来,改派老弱妇女登城守卫,并且派使者去燕国商议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募集民家的捐款,筹集到千镒黄金,请即墨城的富豪赠送给燕国将军,并且说:“即墨马上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不要掳掠我们家族中的妻妾。”燕将十分高兴,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从此燕军防备越来越松懈。田单在城中征集一千多头牛,为牛缝制大红色丝衣,画上五颜六色的蛟龙花纹,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刃,在牛尾上扎上灌满油脂的苇草,点燃它的末梢。然后在城墙上挖掘几十个洞穴,夜里从洞穴里把牛驱赶出来,派五千士兵跟在牛后面。牛尾烧得发烫,牛便发怒向前狂奔,直冲燕军营地,燕军在夜里更是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光明耀眼,燕军看到的全是龙纹,被牛碰到全都死伤。这时齐军五千人口含竹片悄悄袭击燕军,而城中百姓喊杀声震天,不能作战的老弱病残不断敲击铜器,声音惊天动地。燕军大为惊骇,溃散而逃,齐军乘胜追击杀了骑劫。15.D【解析】D项表述曲解了“若为情”的意思,下片表达了对朝廷无心抗金、热衷议和的讽刺,对“冠盖使”们忙于议和的举动作者也是充满不屑的,这里的“若为情”是说给统治者听的,并非自己难为情。16.同:①都有对国土沦丧的沉痛,对时局的担忧。②都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伤感。异:①辛词在表达北伐主张的同时还借史事提醒统治者切勿草率北伐。②张词表达了朝廷当局议和苟安、中原父老空望光复的悲愤心情。【解析】这两首爱国词在爱国情怀、个人遭际的感受等方面有共通之处,但侧重点显然不同。作为镇江知府,辛弃疾更忧心准备不足、匆匆北伐的倾向,而张孝祥对朝廷热衷和议、无心抗金的讽刺更为辛辣。【评分建议】相同点每点1分,共2分;不同点每点2分,共4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参差十万人家重湖叠巘清嘉(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18.“先天不足”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体现绘画形象与实际的生活形象相比有很多不足,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2分)“死”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意思是绘画化世间事物的瞬间为永恒,不会消失,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根据语境“绘画形象与它所要占有的对象相比,无疑‘先天不足’,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绘画却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据此看出“先天不足”的引号表示着重强调,体现绘画形象与实际的生活形象相比有很多不足,只能把三维空间压缩在平面,把万端变化定格在瞬间。根据语境“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的确让人遗憾。化瞬间为永恒者,唯有绘画与雕塑。也就是说,它们都能将稍纵即逝的变成永不消失的,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一旦变成绘画或雕塑,就不会再‘死’了”,可看出其中“死”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意思是绘画化世间事物的瞬间为永恒,不会消失,从而把因生命的消亡而恐惧和悲哀的人类解救出来。19.为什么昙花一现的确会让人遗憾呢?因为人类总在追求永恒。(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目要求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改写画线的句子,以强调永恒的重要性。结合原句“人类总在追求永恒,昙花一现让人遗憾”,两分句的内容密切相关,一个强调“永恒”,一个强调短暂的“遗憾”。据此为突出“永恒”,可用设问的修辞将“昙花一现”的内容设计为上句,“追求永恒”的内容为下句,可改为:为什么昙花一现的确会让人遗憾呢?因为人类总在追求永恒。20.①“如”表示举例,列举出生动富有变化的生活形象云、海和雪花等。(2分)②“如”的意思是好像,运用比喻把“生命”比作花、云、流水。(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①结合原文“生活形象是生动鲜活、千变万化的,如天边的云、远处的海、高原上飞舞的雪花、月光下的婆娑树影”,其中“如”表示举例,列举出生动富有变化的生活形象。②结合原文“生命如花、如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