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广东省春季高考模拟卷(7)-语文试题 答案
广东省春季高考模拟卷(7)-语文试题 答案
格式:pdf页数:12页大小:533.4 K上传日期:2024-01-08 23:37浏览次数:233U1 侵权/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卷(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7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本大题11小题,共36分。(1-10题每题3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我不能想像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像,一个聪明人竟然能够在10年、20年、30年、40年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狂成为疯子。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奇B.犄C.琦D.绮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B.,——C.、,D.,,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zúyánB.cùdànC.cùyánD.zúdàn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好评。B.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真是日理万机啊!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储量锐减。B.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个人信息公开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C.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杜会发展的必然要求。D.为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D.秋有秋的冷瑟,春有春的澎湃。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第1页中,它也是_______的。A.陵墓点缀虽然绝无仅有B.陵寝镶嵌即使独树一帜C.墓茔装饰固然独一无二D.墓室装点尽管举世无双。8.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9.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②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③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④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⑤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A.①④②⑤③B.③②⑤①④C.①④③②⑤D.③⑤②①④10.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墙头马上》——白朴——裴少俊B.《聊斋志异》——蒲松龄——王文举C.《窦娥冤》——关汉卿——蔡婆婆D.《西厢记》——王实甫——张生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记分)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③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④_____________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二、本大题5小题,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李善长,字百室。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太祖礼之。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知人善任,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饱,甚见亲信。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第2页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予铁券,免二死。时封公者六人,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何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寒,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治栎阳。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高帝曰:“诸君知猎乎?知猎狗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B.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C.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D.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开国之君,自汉代起,各朝代首位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这是后人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谥号。B.故事,此处指先例,意为旧日典章制度,这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的意思不相同。C.铁券,起源于汉代,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享有优厚待遇及免其死罪。D.左右,意为帮助、辅佐,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和《关雎》中“左右流之”的“左右”的意思都不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善长洞察时局,眼光独到。朱元璋攻占滁阳,他前往拜谒;他认为天下即将大变,劝说朱元璋效法刘邦所为,安定天下。B.朱元璋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他对待像李善长这样的人才可以做到以礼相待,又能够发挥其所长,功成也能给予极高的肯定。C.萧何淡看财物,富有先见。刘邦入咸阳,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只有萧何看到了秦朝文献档案的重要价值,先行收藏起来。D.刘邦任人以能,论功行赏。他东征西战,常把后方事务交给萧何,萧何不辱使命;他肯定萧何的功劳最大,赞其为“功人”。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5分)第3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题。(11分)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16.(1)“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一19题。乡土本色费孝通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③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④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⑤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第4页来的礼俗。⑥“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