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历史-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格式:docx页数:11页大小:822 K上传日期:2023-12-20 23:34浏览次数:209U1 侵权/举报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2.西汉时期引经注律的风气盛行,律学由此产生,著名的作品如“大杜律”和“小杜律”。律学实际上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东汉,许多经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如东汉郑玄著有“郑氏章句”。这反映了汉代()A.法律体系日益发展完善 B.“大一统”影响治国思想C.法家逐渐成为儒学分支 D.法律的儒家化发展趋势3.下表为开皇年间(581-600年)隋文帝采取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表明他()时间举措开皇三年诏举贤良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诏京官五品已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A.注重吏治的清明B.逐步废止了门阀士族操纵的选官制C.看重官员的品行D.建立了由下而上举荐官员的新制度4.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时期赋税制度内容北魏租调徭役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5.乾隆时期,浙江一些地区“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所获之利比种稻往往多出四五倍。福建、山东、直隶等地,“上腴之地,无不种烟”。当时有所谓“大商贾一年之计,夏丝秋烟”的说法。这种现象()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B.推动了农业经营结构的变化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助推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6.如图所示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总值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单位:英磅)A.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 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外来商品C.英国对华侵略诉求日益增强 D.协定关税未对外贸产生影响7.如图的门牌,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发的门牌。当时颁发的门牌的主要目的是()(注:图中门牌系发给“费鹤云”。户主四十一岁,家住石门县西乡(在杭州以北八十公里)。费鹤云与妻(三十七岁)、母(六十二岁)、子(十九岁)同住。为了防止擅自篡改资料,另有“共计”一栏)A.利于赋税征缴B.提供平分土地依据C.加强基层治理D.杜绝人口自由流动8.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9.如图是温涛(1907—1950年)早期木刻连环画作品《她的觉醒》(部分)。“她”出身于贫困家庭,受尽摧残和凌辱。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人民奋起抗战,那少女由此觉醒,奔赴前线。该作品的宣传()《她的觉醒》(部分)A.推动了抗战艺术兴起B.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形成C.有助于塑造民族精神D.促使女性开始真正觉醒10.2003年,国务院决定在新组建的商务部下设置对外援助司统筹负责援外工作。2018年3月,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启动,新成立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负责援外工作。这一变化表明,当代中国()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致力扩大外交“朋友圈”C.自觉肩负大国使命担当D.外交政策日益灵活务实11.中世纪的欧洲除了贸易城市,还有部分具有政治功能的城市,如巴黎、伦敦不仅在当时人口众多,占据重要的商业地位,而且由于此时法国和英国正处于封建集权体制下,作为国王居住地的首都还携带了政治属性。下列对材料中的城市解读正确的是()①市民深受民主思想熏陶②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力③与封建王权密切关联④最初都归封建领主所有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宗教改革前,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这一运动的直接影响是()A.出现婚姻自主的新风尚 B.权力向世俗政府转移C.举办婚礼不必进入教堂 D.推翻了天主教会统治13.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A.提高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B.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壮大了第三世界力量14.下面两幅图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8世纪全球主要城市的工人工资水平和煤炭价格示意图。据此推测,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是()A.全球主要城市工业化发展水平B.价格革命对英国的影响C.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D.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5.二战前,西方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掌握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一般在10%-20%之间,二战后发展到30%-50%之间,少数国家达到了60%以上,以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实施“逆经济风向”的方针政策。此变化可反映战后西方国家()A.加强了金融的国际协调B.放弃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C.强化了国家的宏观调控D.产生了经济“滞胀”现象16.1994年,第13届北约首脑会议批准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所有中东欧国家都可在自愿的基础上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1996年,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2022年8月,乌克兰签署加入北约申请。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这说明苏联解体后()A.两极对峙局面更加激烈B.欧洲社会局势日益动荡C.北约主导欧洲社会发展D.冷战思维依然广泛存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宋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无论是“黄袍加身”,还是“雪夜访普”“杯酒释兵权”,都有酒的影子。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宫廷宴饮礼节十分繁琐。在东京城的酒肆里,酒客们花钱取乐,酒事活动丰富多彩。在孟元老笔下,北宋东京城酒楼众多,经营有序。酒楼经营者对酒楼中各族各色人等都以礼相待。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夜市分布范围极广,通宵达旦的夜市为酒客提供了饮酒的便利。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午日节”),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不祥的“恶日”“毒日”,故在此日举办各种辟邪活动,并饮菖蒲酒。在北宋,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其婚嫁礼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酒事活动。——摘编自王佳佳《北宋东京城酒文化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5月材料二19世纪末,德国葡萄酒法律开始以天然糖分含量作为品质判定的标准,葡萄酒的分级依据放弃了中世纪方式,转而以化学测量评定葡萄汁来对葡萄酒分级。当时一向推崇新教的普鲁士对此大加赞赏,而实际上,德国葡萄酒市场也是一样的想法。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德国业界迎来了“黄金时代:随着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很多新型机器被投入到葡萄园的生产中。在酿酒的过程中,有些人用了一些不诚实的方法,走了一些捷径:用希腊的葡萄干代替德国原产葡萄,或是直接灌装意大利的廉价葡萄酒,甚至掺入糖水……许多诚实守信的酒庄主要求出台新的法规以保护合法权益。1892年,法规通过了第一草案:禁止恶劣的欺骗行为。——摘编自ReinhardLowenstein《德国近代葡萄酿酒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东京酒文化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北宋相比德国近代葡萄酒业发展的时代背景。(6分)18.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材料二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材料三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2分)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4分)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序号影响世界的100本书(节选)1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2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洛克的《政府论》3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4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5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潘恩的《常识》6“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