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21页大小:667.8 K上传日期:2023-12-06 07:52浏览次数:429U1 侵权/举报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共21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MTT法是一种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方法,MTT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B.检测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C.MTT与台盼蓝检测细胞是否存活原理相同D.MTT法不能检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存活【答案】C【解析】【分析】MTT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该方法也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该方法已广泛用于一些生物活性因子。【详解】A、题意显示MTT能被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因此可推知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A正确;B、MTT结晶的产生是在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的催化下产生的,因此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MTT检测的原理是酶催化产生有颜色物质进行检测来实现的,而台盼蓝检测细胞活性的原理是根据膜的选择透过性来检测的,显然二者检测的原理不同,C错误;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MTT法不能检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存活,D正确。故选C。2.“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古诗里说的红豆又叫相思豆,相思子毒素是从相思豆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剧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它能影响核糖体的功能,导致细胞死亡。相思子毒素蛋白前体形成后通过高尔基体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熟并储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毒素能使核糖体失去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B.相思子毒素与消化酶、性激素都属于分泌蛋白C.囊泡与液泡膜的融合利用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该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阻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相思子毒素是一种蛋白质。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由题意可知该毒素可影响核糖体的功能,进而抑制翻译过程,A错误;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不属于分泌蛋白,B错误;C、囊泡与液泡膜的融合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D、该毒素在液泡中成熟,由于有液泡膜的阻隔作用,可以阻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B.加法原理: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C.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D.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1、加法原理是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2、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研究对象的稳定。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方式,两组实验均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实验属于相互对照,即对比实验,A正确;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减法原理”,B错误;C、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都采用模型构建法,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是数学模型,DNA双螺旋的结构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D、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4.如图为某实验小组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某动物组织切片的部分示意图。不考虑突变和互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①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B.细胞②和细胞④都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C.细胞③无同源染色体,有2条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D.细胞⑤的染色体和核DNA都是体细胞的一半【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说明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该动物是雌性的;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细胞②中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雌性,细胞①处于减数分裂I中期,因此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A正确;B、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而细胞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离的是姐妹染色单体,因此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错误;C、细胞③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有2条染色体,1个染色体组,C正确;D、细胞⑤为卵细胞或极体,染色体和核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一半,D正确。故选B。5.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B.水淹初期检测到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D.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答案】B【解析】【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说明细胞质基质内H+转运至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液泡中H+浓度高,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低于细胞质基质,A错误;B、水淹初期,根部有少量氧气,根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B正确;C、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也不会产生ATP,因此不能缓解能量供应不足问题,C错误;D、产生酒精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产生的[H]含量也相同,因此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与丙酮酸产乳酸途径时消耗的[H]含量相同,D错误。故选B。6.芬兰研究团队首次证实了干细胞能够形成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非常接近正常胰岛B细胞的细胞。在小鼠实验中,他们证实移植到小鼠体内的干细胞分化产生的胰岛B细胞会有效控制小鼠体内的葡萄糖代谢,这将为糖尿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是一类未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B.干细胞分化产生的胰岛B细胞的蛋白质种类和其他细胞的完全不同C.小鼠体内的干细胞分化成胰岛B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胰岛B细胞一般难以再分化成其他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1)定义: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详解】A、造血干细胞已经发生分化,但仍保留有分裂能力,A错误;B、干细胞分化产生的胰岛B细胞发生了分化,选择性表达了某些特殊功能的基因,也表达了一些与其他细胞相同的基因,因此它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其他细胞不完全相同,B错误;C、小鼠体内的干细胞分化成胰岛B细胞的过程中,该细胞没有形成完整个体,没有体现出该细胞有全能性,C错误;D、细胞分化有不可逆性特点,该细胞朝某个方向分化后,没有特殊因素的诱导,一般难以再分化成其他细胞,D正确。故选D。7.研究发现,抑癌基因p15、16过度甲基化会导致细胞周期失常,并最终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DNA甲基化需要甲基化转移酶的催化,地西他滨(治疗MDS的药物)能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甲基化不会改变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其表型不可遗传B.抑癌基因p15、p16甲基化后可能会阻碍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C.地西他滨通过促进甲基化的DNA发生去甲基化,以此来治疗MDSD.基因中的非编码区发生甲基化,生物的性状也可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如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详解】A、DNA甲基化不会改变相关基因中碱基的序列,但基因表达和表型会发生可遗传变化,A错误;B、抑癌基因p15、p16甲基化后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B错误;C、由题可知,地西他滨能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甲基化,并非促进DNA去甲基化,C错误;D、基因中非编码区发生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性状,并可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D。8.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B.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C.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D.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乳酸不能促进DNA复制,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B、乳酸能促进有丝分裂后期,进而促进分裂,B错误;C、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发生在线粒体,C错误;D、根据题目信息,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故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D正确。故选D。9.某种植物(XY型)叶形的阔叶和细叶受一对基因A/a的控制。科研人员选择杂合的阔叶雌株与细叶雄株杂交,F1雄株中阔叶:细叶=1:1.已知携带隐性基因的花粉具有致死效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基因A/a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且阔叶对细叶为显性C.F1雌株的表型及比例为阔叶:细叶=1:1D.选择纯合的阔叶雌株和细叶雄株杂交能验证该致死效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亲本“杂合的阔叶雌株”可知杂合子表现为阔叶,即阔叶是显性性状,细叶是隐性性状。已知携带隐性基因的花粉具有致死效应,而这对亲本还能产生后代,可知细叶雄株能够产生不携带a的配子,因此推测A/a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植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亲本阔叶雌株为杂合,可知阔叶为显性性状,雄株为隐性性状,携带隐性基因的花粉具有致死效应,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