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格式:pdf页数:23页大小:1.9 M上传日期:2023-11-29 12:30浏览次数:154U1 侵权/举报

高三历史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南濮阳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的三组蚌砌龙虎图案。其中一组墓穴中,男性骨架头南脚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的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据此可知()A.男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B.古天文学源自中原地区C.渔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D.自然力量受到先民崇敬2.《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首领记述内容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赫连勃勃“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前秦皇帝氐人苻坚是“混一六合”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慕容廆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姚弋仲为羌酋”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3.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建策以两税法代租庸调制。同时,唐政府停止履行射小农进行田业授受的传统职责,私家地主的占田限额也随之被统统取消,“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唐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A.鼓励民间垦殖土地B.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确立封建土地制度D.打破自然经济形态4.元朝行省长官作为介于路府州县和“腹里”之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得到中央授权。元朝这一制度设计()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C.缓解了君相之间的矛盾D.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5.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观点: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才能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人的内心为准则等。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顾炎武C.王阳明D.朱熹6.如图所示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总值变化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单位:英磅)A.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外来商品C.英国对华侵略诉求日益增强D.协定关税未对外贸产生影响7.1895年2月,《申报》刊载文章指出,“中国自二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这一评论()A.缘于民族危机的加深B.旨在肯定洋务派的历史功绩C.摆脱了中体西用窠臼D.揭示了洋务新政失败的根源8.1928年,江西全省拥有中共党员4000余人。1932年7月,仅对公略、兴国、胜利、于都、宁都、乐安、永丰七县进行统计,党员总数就达到13124人。1933年9月,江西七县党员人数达到97451人。这集中反映了()A.革命中心发生转移B.土地革命蓬勃发展C.革命统一战线扩大D.国民革命形势高涨9.1938年《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政府根据民生主义信条,实施计划经济,凡事业之余国营者,由国家筹集资本,从事兴办,务使之趋于生产的合理化”。时任经济部部长的翁文灏(1942年)也指出:“工业化的成功,实赖有计划的建设与重工业之核心……欲求重工业之生产,势非由政府特为设法促进不可。”据此可知()A.民族危机影响经济建设模式的选择B.国家干预理论制约民族工业的成长C.国营经济成为抗战全面胜利的保障D.民生需求助推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10.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恢复了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3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厅,统一管理外资、外经、外贸工作,建立和扩充了10多个相应的进出口营运公司。这些举措()A.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B.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集中管理C.为对外开放营造了有利环境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11.希罗多德治史的目的很明确,是要描写人类的事迹,并使这些事迹不至于被后世所遗忘。他“化传说的笔录为历史科学”,这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据此可知,希罗多德()A.强调知古鉴今B.否定神话传说C.关注希腊历史D.具有人文史观12.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统治法国时长期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这些举措()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B.确立了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13.1865年后,共和党主导国会制定美国南部重建方案:剥夺南方叛乱分子的选举权和担任政府公职的权利;赋予黑人公民权和选举权;组建有大批黑人加入的南方共和党,以保证其控制南方各州政权。但至1877年,南方共和党政权先后被民主党全部取代。由此可见,这时的美国()A.种族歧视顽疾根除B.联邦制原则遭到破坏C.政党政治得到发展D.南方各州取得自治权14.1922年11月,列宁指出:“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农民对他们目前的境况是满意的。……这是在一年内取得的成就。”苏俄“一年内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A.沙皇专制统治覆灭B.苏维埃政权建立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D.农业集体化加快15.如图所示为1958年在加纳阿克拉举行全非人民大会的场景,上方的旗帜上写着“别碰非洲!非洲一定要实现自由!”此次大会的召开()A.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D.维护了非洲地区文化的统一性16.1995—2000年,有50多个国家发生了反对某美资跨国餐饮集团的暴力抗议,从法国到巴西再到印度尼西亚等。反对者们将该集团的产品及企业的传播看作是为取代传统食品与文化、地方产品、独立思考以及可选择性政治意识形态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侵略。这一抗议活动反映了()A.反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共识B.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完善C.冷战严重阻碍国际经济交流D.国际贸易消除了文化多样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表所示史料均反映明代中后期社会情况。史料史料出处“浙江钱尚书治第时,多役乡人,而砖凳亦取明代文林《琅琊漫抄》给于彼”“吴中士大夫田连阡陌,受请寄,避徭役,贻明代钱谦益《牧斋初学累闾里,身殁而子孙为流佣者多矣”集》“(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态度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明代余继登《典故纪闻》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达至太监,太监乃至御前”“是秀才一得出身,即享用无白银田二百亩矣”。“又贫生无力完粮,奏销豁免。诸生中明代范三廉《云向据目不安分者,每日朔望赴县恳准词十纸,名曰抄》‘乞恩’。又揽富户钱粮,立于自名下隐吞。清代顾公燮《丹午笔记》故生员有‘坐一百走三百’之谣”材料二针对一条鞭法,襄阳李公曰:“以各项银差并力差工食合为一处,计银若干数,然后照丁高下,粮多寡,以此银派征之。征毕,则分此以为银差起解,及为官觅力差人之工食也。百姓完此外,无一事矣。法仍宜民哉……”而黄宗羲则说:“有明两税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银差……一条鞭法……是银力两差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仍复纷然,其后又安之。谓:‘条鞭,两税也,杂役,值年之差也。’岂知其为后出之差乎?使银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杂役耶!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摘编自梁方仲《明代一条鞭法的论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襄阳李公、黄宗羲对明代中后期税制改革的看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报刊活动统计表代地域建党前报刊活动表李“五四”后在“觉悟”副刊连续发表文章,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达学说,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上海1918年从日本带回大批英、德、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联络李小组《星期评论》《建设》《劳动汉届》等杂志和“觉悟”副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参与《新青年》俊《共产党》等刊物的编辑刘北京1917年加入互助社,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参加北仁小组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静毛组织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湖南《大公报》馆泽外撰述员,创办文化书社湖南东小组何1918年租住新民学会,协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1920年接办叔《湖南通俗报》衡董1919年春,在上海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读物和进步报刊,《武汉星必期评论》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湖北武小组陈《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的记者,发起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潭《武汉星期评论》秋王尽组织励新学社。创办《励新》半月刊,出版《济南劳动周刊》山东美小组邓恩省立一中校刊主编,组织励新学社,出版《励新》半月刊铭包“五四”前曾任《大汉报》《汉口新闻报》《中西日报》外勤记列席惠者,1921年6月赴广州后担任代表僧《群报》编辑——摘编自龙伟、张辉甜《办报以建党:五四进步报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报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史料二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史料三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材料二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棉纺织业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高三历史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