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百色市、河池市”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11月历史试题(无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百色市、河池市”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11月历史试题(无
格式:docx页数:5页大小:423.1 K上传日期:2023-11-25 13:22浏览次数:412U1 侵权/举报

2024届“贵百河11月高三质量调研联考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三星堆目前出土的青铜器约有一吨,这些青铜器的铸造需要上千吨的铜矿材料。而科学研究显示,其中部分铜矿材料是千里之外的江西瑞昌铜岭矿冶遗址产出的。这一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长途贸易的兴盛 B.区域联系的增强C.殷商文化的扩展 D.冶金技术的进步2.如图是秦穆公和秦孝公衡量人才的标准,导致这一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穆)公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忠实诚恳),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心怀宽容),其如有容焉……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邦之杌陧(倾危),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尚书·周书·秦誓》寡人(秦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A.列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B.世卿世禄制的崩溃C.墨家尚贤思想的影响 D.土地私有制的实施3.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规定:“吴人(江南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后洛阳城归正里的北徙南人渐多,有“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民间称之为“吴人坊”。这反映了()A.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B.南北方民族差异已消除C.南北方的文化融合加强 D.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4.唐太宗曾对门下省长官说,国家“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据此可知,当时()A.君主专制干涉政府的运行 B.政治体制中蕴含着理性色彩C.中枢机构以权谋私现象突出 D.三省六部制存在严重弊病5.《吕氏乡约》在原约后,本附有罚式、聚会、主事三段,朱熹在《增损(吕氏乡约)》中除了其中残留的“刑治”的影子,完全删去罚式,改聚会为读约之礼。这些变化反映出()A.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B.德化原则得到发展C.乡约带有强制约束力 D.礼法合流成为趋势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盐商往往通过奢侈消费来炫耀自己的金钱财力,如马氏兄弟重金搜罗书画金石,并无偿供文人学者阅读品鉴。同时,为彰显自身雅趣,养士之风在盐商群体内盛行,吴门画派、扬州画派、桐城派等流派皆诞生于此。材料意在说明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促进江南文艺繁荣 B.经济发展颠覆传统社会结构C.市民需求推动地域文化形成 D.奢侈消费发掘传统文化意趣7.掌握地方军政实权的洋务派督抚支持兴办近代企业,但他们关注的往往是本地区的矿山开采和工业建设。洋务民用企业转归商办后,企业家更多地考虑的是经济效益,总是在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地区投资设厂。由此可见,洋务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A.促进了工矿企业的合理发展 B.满足了洋务运动的发展需求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限制 D.抑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8.民国初年,人们参政议政热情大为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社会與论空前开放,社会上兴起移风易俗的潮流。恰如列宁1913年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所指出的:“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A.三民主义解决了社会问题 B.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 D.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9.有学者指出,20世纪四十年代,在京派、海派文学之外又兴起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渝派文学,他们面对现实苦难和自身命运理性思考,为生存而呐喊、为生命而讴歌,表现出鲜明的生存体验意识与生命主体意识。渝派文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是()A.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 B.日本推行奴化教育C.全面抗战的文化诉求 D.京沪文化日渐衰落10.读下表,造成两个年份相关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是()1978和1985年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局部,编摘自《中国统计摘要2009》播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年份粮食油料棉花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197812058.730476.5622.2521.79486.6216.70198510884.537910.81180.01578.42514.0414.67A.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B.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经营自主权的扩大11.《汉谟拉比法典》中除涉及较多关于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条款外,还有大量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而古城西帕尔遗址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古巴比伦时期的140多个有关土地买卖合同的泥板文书。这反映了古巴比伦()A.土地私有较为普遍 B.立法蕴含契约精神C.土地纠纷屡见不鲜 D.政府保护私有财产12.英王爱德华四世统治时期(1442—1483年),得到了英格兰大多数贵族群体的拥护。对王室的忠诚服务被广泛地视为贵族地位和权力的正当理由,同时,爱德华选择将他的统治权交给贵族,依靠贵族的忠诚来管理地方,并在需要时由贵族为其提供军队。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贵族垄断政治特权 B.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C.封建王权有所强化 D.封君封臣制发生异变13.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达·芬奇通过解剖了解了人体结构,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了“地心说”的谬误,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文艺复兴波及范围日益广泛 B.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思想解放C.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欧洲社会孕育了转型的力量14.1897年,印度国大党的提拉克在其创办的《狮报》上撰文说:“我们的喊声同蚊子的嗡嗡声一样不能影响政府。我们的统治者不相信我们的话,或者故意这样。现在,让我们用强大的宪政手段,把我们的不满硬往他们的耳朵里灌。”这反映出()A.提拉克质疑舆论宣传的作用 B.英国文化影响印度民族斗争方式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兴起 D.印度社会上层不愿倾听人民呼声15.右图中农业宣传海报上的外文意思是“玉米,适合于每一头小牛”。该海报反映了()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苏俄农民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信念C.苏联党和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方略 D.苏联领导人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决心16.下表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场改革。据此可知,这两场改革都()英国撒切尔夫人改革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美国里根改革大规模减少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削减社会福利规模,扩大私人和地方经营规模。A.走上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是二战后人民民主斗争的结果C.消除了国民经济“滞胀”现象 D.调整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古云“善事父母为孝”,汉代经董仲舒的合理改造,孝悌观念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成为以后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信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4分)材料一出土于甘肃武威的木简有文载:制诏御史曰“高皇帝以来至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殴詈辱者,逆不道”“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注:汉低级官职),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殴辱者,逆不道”。——甘肃省博物馆藏文物王杖简材料二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南朝)范晔《后汉书·礼仪志》材料三丞相故事,四科取士。……及刺史、两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举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下,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后汉书·百官志》(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史料价值上的不同。(6分)(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代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29—1997年无锡农户纯收入结构(%)变动情况A.1929年B.1936年C.1948年D.1957年E.1986年F.1997年●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工资性收入,包括在集体组织劳动的报酬收入、在企业劳动的报酬收入、其他劳务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摘编自赵学军《无锡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1929—2010)基于“无锡保定村农村调查系列资料”的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一点或整体),围绕“无锡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动”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想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倾向和外交实践。英国在巴黎和会保全了自己在殖民地和全球的利益,和会上取得的成功使英国外交界喜出望外,他们急于重振雄风,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当德国在1924年9月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和修改《凡尔赛和约》的请求时,英国单独与德国谈判,劝告德国同意以国际保障方式解决西部边界安全问题,借此打消法国的疑虑,从而不对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设置障碍。从希特勒1933年上台直到他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政府都不愿对希特勒的侵略意图和行径作出适度的强硬反应,而是一味姑息退让,试图以和平方式处理德国引起的问题。——摘编自倪学德、倪学勇《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理想主义外交》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世界仍受核战争乌云的笼罩,而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1974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坚持不搞军事扩张。到了21世纪,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倡导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同时自1971年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世界格局如何演变,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践行对联合国的支持和承诺,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新时期,在“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努力通过“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摘编自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推行“理想主义”外交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原则。(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外交政策的不同之处。(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日本学者川北稔在《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一书中以砂糖为独特视角,展现了相互独立的世界各大洲逐渐联为一体的过程。内容涵盖了八世纪初阿拉伯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引进了甘蔗种植技术和制糖技术,使地中海沿岸各岛都开始盛行甘蔗种植,并开始了强制奴隶劳动。新航路开辟后,甘蔗种植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传到美洲,十九世纪拉美的独立运动驱赶了欧洲殖民者,但甘蔗种植园经济后遗症影响深远。尤其讲述了十六、十七世纪砂糖大量生产和普及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悲惨命运,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变迁,以及欧洲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力量的角力。看似离得很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