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2.6 M上传日期:2023-11-13 11:10浏览次数:501U1 侵权/举报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9月)月考地理检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3=48分)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答案】1C2.A3.C【解析】【1题详解】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3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黄河上游某古老江心洲平均海拔约4600米,面积还在持续增大。据调查,该江心洲上不同树龄的灌木植被仍然保持着原生自然状态,没有乔木植被发育。下图是该江心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树龄较大的灌木主要分布在江心洲的()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5.该江心洲没有乔木植被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壤瘠薄 B.热量不足 C.水分过多 D.风力强劲【答案】4.D5.B【解析】【分析】本题结合黄河上游江心洲的位置,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植被的影响,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4题详解】据图可知黄河上游在此处发生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北侧为凸岸南侧为凹岸。因此北侧泥沙淤积,且越向北侧泥沙淤积越古老。树龄较大的灌木主要分布在江心洲的北侧,D正确。故选D。【5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此处位于江心洲,由泥沙淤积而形成,土壤相对较为肥沃,A错误。该地周边有河流流经,水分充足,C错误。由于该地因此位于黄河上游河谷地区,风力并不强劲,且风力强劲与否也并非是其没有乔木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误。乔木对于热量的要求相对较高,该处海拔4600米,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乔木难以分布,B正确。故选B。【点睛】乔木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热量,水分,土壤等。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需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7.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8.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答案】6.A7.A8.C【解析】【6题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所以选A。【7题详解】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8题详解】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力作用塑造形成的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内力作用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外力作用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生物作用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从作用过程来看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冰川冰缘作用占主导。内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重力是形成地貌的前提,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决定地貌。9.图为某年连续两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2日到3日() A.①地气压升高,持续晴朗 B.②地经历暖锋过境,阴雨连绵C.③地吹偏东风,风力减小 D.④地下沉运动为主,气流辐散【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可知,10月2日①地气压为1040-1045hPa,3日①地为1045-1050hPa。①地气压升高,且为高压中心,持续晴朗,A正确;②地经历冷锋过境,B错误;③地吹西南风,C错误;④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以辐合上升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A。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11.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12.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答案】10.D11.B12.D【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湖泊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降水量、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2题详解】前面分布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内陆咸水湖的水量平衡:支出方式——蒸发、下渗,收入方式:地表径流输入、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耕地与毗邻林地白昼地表温度及其差异的季节变化图(图中日数为一年中自1月1日开始的天数)。近年来,该区域耕地撂荒现象(不继续耕种土地,任其荒芜)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区域耕地与毗邻林地的最大温差出现在()A.2月 B.5月 C.8月 D.11月14.影响该区域耕地与林地白昼地表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量②地表反照率③天空云量④水分蒸发(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大量耕地撂荒可能导致该区域()A.冬夏温差增大 B.日照时数增加 C.平均气温降低 D.年降水量减少【答案】13.D14.D15.C【解析】【1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耕地与毗邻林地之间的最大温差出现在第320天附近,图中日数为一年中自1月1日开始的天数,第320天应在11月中旬附近,D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1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林地与耕地之间的温差较大值出现在2月、6月、11月,其变化呈现多峰值变化。太阳辐射变化规律应为自6-7月份向两侧月份递减,与图示温差分布规律并不相符,排除①。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差出现了三次高峰值,可能是此时耕地作物收获,耕地植被缺失,地表反照率差,温度较高,②正确。该地位于南方,属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云量较多也应该出现在夏秋季节,这与图示温差分布规律并不相符,排除③。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差出现了三次低峰值,耕地与林地的温度最为接近,与此时耕地作物丰富有关,耕地作物多,蒸腾和蒸发强烈,地表反照率强,温度较低,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15题详解】该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大量的耕地撂荒,原本的撂荒耕地会发展为草地或林地,从图上可以看到耕地较林地平均地表气温较高,大量耕地撂荒使自然植被增多,可以使该地平均气温降低,受植被影响会使冬夏温差进一步变小,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日照时数主要受天气和白昼长短的影响,与该地区耕地种植并无关联,B选项错误。大量耕地撂荒,原本耕地会发展为草地或林地,蒸腾作用变化并不大,对于该区域总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下垫面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植被。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造成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海洋升温慢,降温慢,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所以陆地昼夜温差大于海洋。地形,山谷和山峰,山峰白天升温快,晚上散热快,山谷不利于散热,所以山峰的昼夜温差大于山谷。植被和沙地,植被升温慢降温慢,沙地升温快,降温快,所以植被的昼夜温差小于沙地。16.阿联酋迪拜政府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命名为“智能太阳花”。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安装调试完毕,正式并网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在夏至日,相比起迪拜,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