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26.4 K上传日期:2023-11-12 09:09浏览次数:307U1 侵权/举报

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学年上学期开学考试2023-8-21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C2.D3.C4.①桐城派三百年来秉持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相结合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②桐城派成员之间声气相通,后代成员在继承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本派理论,与时俱进,觉世牖民。5.①继承:曾国藩继承了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并以“义理”为重的为文理念。②发展:姚鼐所重视的“义理”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而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经济之学,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强调格律与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可知,“义法”理论强调的是三个统一,分别是格律和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都详细阐述”错误,材料一阐述得相对简略。“但侧重点完全不同”表述不准确,两则材料都重点论述了“义理、考据、辞章”这一为文理念的内涵。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可以支撑材料一桐城派坚持以古文辞章和经世济民为思想基础的观点。B、D两项,可以支撑材料一中桐城派在诸多领域成就斐然的观点。C.表现了桐城派散文对后人的影响。材料一没有论述相关问题,故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和“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可概括出:桐城派三百年来秉持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相结合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根据“后来刘大概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觉世牖民”,可概括出:桐城派成员之间声气相通,后代成员在继承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本派理论,与时俱进,觉世牖民。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继承:根据材料三“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张为文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而不可偏废”“姚鼐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要追求思想,应当明‘道’,所以‘义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材料二“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可概括出:曾国藩继承了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并以“义理”为重的为文理念。②发展:根据材料三“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儒家经义,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可概括出:姚鼐所重视的“义理”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而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经济之学,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6.A7.C8.①“你”泛指通渭人,连用三个“你”,多角度展现了通渭人的生活风貌;②用“你”具有呼告效果,便于抒情,表现了对通渭人高贵精神的赞美;③用“你”增加了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能够更深切地感知通渭人家的精神世界。9.①选材上,将目光投射到甘陇大地,描绘通渭的自然风貌和通渭人家的日常生活,选材丰富,视角广阔;②主题上,着眼于通渭人家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质朴淳厚的民风和高贵的精神,文化意蕴厚重;③风格上,追求语言的平实浅近,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通渭这片热土和人民的赞美,文风质朴大气。【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与通渭淳朴的民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通渭人家精神的高贵”错,原文为“与雇主谈条件,讲价钱,争吵,咒骂,甚或就大打出手。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混乱,让人急迫而烦躁,却也感到收获的紧张和兴奋。一进入陇东高原,渐渐就清寂了”,可看出主要是突出陇东高原的清寂。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线索作用”错,线索应该是贯通全文的,前面并没有出现县长,所以县长不是线索。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叙述人称的能力。原文“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了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据此看出,“你”泛指通渭人,连用三个“你”,多角度展现了通渭人心里的干净,精神的高贵。原文“你可以……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据此看出,用“你”具有一定的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在感情的抒发上变得更为方便、更加直接、更加自然、更加亲切、更加生动,表现了对通渭人高贵精神的赞美。原文“你可以……你可以……你可以……”,据此看出,用“你”增加了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可以快速让读者融入到通渭人的生活中去,使读者能够更深切地感知通渭人家的精神世界。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选材上,将目光投射到甘陇大地,“来到通渭,其严重的缺水程度令我瞠目结舌”“但我从未见过像通渭人的农舍收拾得这么整洁,他们的房子有砖墙瓦顶的,更多的还是泥抹的土屋,但农具放的是地方,柴草放的是地方,连楔在墙上的木撅也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越是缺水,越是喜欢着花草树木”,可看出,描绘通渭的自然风貌和通渭人家的日常生活,选材丰富,视角广阔;主题上,“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了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也去过那些日子苦焦的人家,什么家当都没有,墙上仍挂着字。仔细看了,有些是明清时一些国内大家的作品,相当有价值,而更多的则是通渭县现当代书家所写。我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其中三家挂有于右任和左宗棠的字”,可看出,着眼于通渭人家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质朴淳厚的民风和高贵的精神,文化意蕴厚重;风格上,“台阶上是有着七八双鞋,差不多都破得有了补丁!却大小分开摆成一溜儿。女主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图个心里干净嘛”“正是心里干净,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我说字好内容好通渭好”“这天下午,一场雨就哗哗地降临了。村人欢乐得如过年节”,可看出,追求语言的平实浅近,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通渭这片热土和人民的赞美,文风质朴大气。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EG11.C12.C13(1)宽阔的大路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博大的美德可以包容天下臣民,圣明的君王少做纵欲扰民的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容”,容纳;“下”,天下臣民;“理”,治理得好。)天子在那些诸侯国君朝觐时,拱手行礼并使他们上前,说:“莫非我的政令教化有不得当的地方吗?”(“朝”,朝觐;“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前;“意”,难道,莫非;“得”,得当。)14.①虞舜有识人之智,他在众人中选拔出禹、皋陶等贤才,使得不仁之人远离自身;②虞舜能任用贤能,他使贤才的爵位尊贵、俸禄优厚,让他们显赫荣耀。【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为何远居深宫中,却能明察我们的情况?难道可以欺骗这样的天子吗?“此诚天子也”是完整的判断句,“也”表判断,中间不能断开,故应于句末B处断开;“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中,“何居之深远”和“见我之明也”两句形成对比相反关系,中间用连词“而”衔接,表转折,故在连词“而”前,即E处断开;“见我之明也”中,“也”句尾语气词,“岂可欺哉”是省略句,应为“岂可欺(之)哉”,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故应于G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说法正确。B.说法正确。“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指趁机。句意:法令简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袭。/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C.说法错误。含义不同。“无失其时”的“失”指错过。句意: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人。/不要错过时节。D.说法正确。句意:士大夫要颂扬它。/先帝称赞他能干。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唐叔虞怕他反悔,就请求周公旦帮忙”错误,从原文“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可知,唐叔虞听了很高兴,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旦,并非怕成王反悔而请求周公旦帮忙。1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容”,容纳;“下”,天下臣民;“理”,治理得好。(2)“朝”,朝觐;“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前;“意”,难道,莫非;“得”,得当。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原文“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的意思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可知,虞舜有识人之智,他在众人中选拔出禹、皋陶等贤才,使得不仁之人远离自身结合材料二原文中针对“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给出的对策“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即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应谨慎地挑选官吏,务必求得贤才,设置四位大臣来辅佐自己,有才智出众的人才来管理百官。要使他们的爵位尊贵,给他们的俸禄优厚;对贤才要进用并使他们显赫荣耀,对行为不端的人要黜退并让他们从事劳作,可知:虞舜能任用贤能,他使贤才的爵位尊贵、俸禄优厚,让他们显赫荣耀。参考译文:材料一: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们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们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的含义太丰富了!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材料二:齐宣王对尹文说:“国君的政事应该怎么办?”尹文回答说:“国君的政事,就是清静无为又能够宽容臣民。政事减少了,百姓就容易顺从;法令简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袭,所以百姓便不会因为政事而犯罪。宽阔的大路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博大的美德可以包容天下臣民,圣明的君王少做纵欲扰民的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尚书》上说:‘宽容通达就能成为圣人。””齐宣王说:“好!”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颁布德政,施行恩惠,边远的地方更加昌明。他任命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委派三人,外出考察远方的百姓。如有挨饿受冻而得不到衣食的人,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人,有贤才而不被举荐的人,将这些情况入朝向天子禀告。天子在那些诸侯国君朝觐时,拱手行礼并使他们上前,说:“莫非我的政令教化有不得当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治理下的百姓,有挨饿受冻而得不到衣食的,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有贤才而不被举荐的呢?”那些诸侯国君回去后,便召集本国的大夫并把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高兴地说:“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为何远居深宫中,却能明察我们的情况?难道可以欺骗这样的天子吗?”因此所谓州牧,是用来打开四方之门、明察四方情况、通达四方意见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