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doc页数:24页大小:142.5 K上传日期:2023-10-26 23:48浏览次数:243U3 侵权/举报

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所学以及材料,A项说法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不够恰当。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C、D两项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而且与史实不符,应排除。故选:B。【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2.(3分)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考点】2R:古代市的变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考查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依据材料中“州县不得置市”“中县户满三千人以上,置市令一人”的信息可知,唐朝前期不准设置市,后期可以设置,从而说明市的建置管理有所变化,故A项正确。B、D均不符合题干信息。市的交易不在受官府监管出现在宋代,故C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于材料型选择题(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考点】3B: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点雕版印刷术,从题干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解答】A.唐朝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B.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通过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与分析来考查雕版印刷术的相关史实。4.(3分)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考点】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考查明朝海禁政策的原因以及影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废止明初以来“海禁”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因势利导,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奉旨允行”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又依据“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等信息可知,政府是有条件的开放。故本题选择B项。国家的对外贸易权在中央而不在巡抚,故C项错误。D中的信息材料没有提及。故选:B。【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于材料型选择题(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5.(3分)如图所示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考点】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南京条约》,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由清道光帝谕旨中“准其贸易”“赏借”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仍有体现,故B项正确。由谕旨中通商口岸的名称及题干中“道光帝”可知,A项错误。由谕旨内容可知,《南京条约》尚未签订,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项错误。由“香港仍坚持‘赏借’”可以看出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识图,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解此种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解题。6.(3分)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解答】漫画整体内容,剪掉一小部分叫崇尚西法,留下大部分辫子称“保存国种”。A项错在盲目,因为辫子没有完全剪掉,所以A错。B项错在偷换概念,辫子是中国落后腐朽的一个缩影,不是传统精华,错误。D项错在它不是本质,题干问本质上表明,错误。C项正好印证漫画保留辫子的主体部分的内容。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了解。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考点】A4: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也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家庭纺织业已被淘汰殆尽”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故本题选择D项。A、B和C均不是小农经济解体主要标志。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考查的知识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8.(3分)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考点】F7: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9.(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考点】FN:万隆会议.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解答】根据题干亚非国家开会,排除AB项,因这两项没有非洲国家参与。D项排除是因为联合国开会不是只有亚非国家参与,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根据C项和基础知识知道:万隆会议是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西方国家的阻挠和破坏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让与会国重新团结起来,谋求亚非国家的发展,引起美国的不满。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的了解,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的能力。10.(3分)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考点】G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答】材料中“农民并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说明农民主动实施某种制度,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正是自己闯出了一条农业承包责任的形式新路,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选择D项;A、B和C均是“制度的被动接受条件下产物”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1.(3分)如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考点】II:邓小平理论;XC:邓小平的历史功绩.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历史功绩与邓小平理论,重要的是掌握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成就。【解答】抓住关键信息“邓小平”、“‘文革’后”、“教育后勤部部长”等信息,可知考查新时期邓小平在教育方面的成就,C项符合题意;A项1975年在文革中,故排除;“特区”和“南方谈话”分别涉及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目主旨无关,故排除B、D。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要能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