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0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200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格式:doc页数:18页大小:67.5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40浏览次数:90U1 侵权/举报

200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15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粗糙•(zào)恐吓•(xià)顽劣•(liè)苦心孤诣•(yì) B.澎湃•(pài)骄横•(hènɡ)谄•媚(chán)文质彬•彬(bīnɡ) C.矜•持(jīn)眸•子(mú)忌讳•(huì)岿•然不动(ɡuī) D.丰腴•(yú)承载•(zài)遏•止(è)花团锦簇•(cù)【微点】注音.【思路】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解析】A.“zào”应为“cāo”;吓:xià或hè,在这里是恐吓(hè),故“xià”应为“hè”;B.“chán”应为“chǎn”,“bīng”应为“bīn”;C.“mú”应为“móu”,“guī”应为“kuī”;D.全部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汉字的字音,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2.(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安慰人情事故停泊言简意赅 B.决别走投无路安谧怨天犹人 C.笨拙稍纵即失匡骗手屈一指 D.蜕变精兵简政蔓延奇耻大辱【微点】常见易错字.【思路】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辨析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解析】A.“事”应为“世”;B.“犹”应为“尤”;C.“失”应为“逝”,“匡”应为“诓”,“手”应为“首”;D.全部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大地震中,当救援队把废墟下的孩子解救出来时,温家宝总理潸然泪下 B.邻居张大伯经常故意说一些骇人听闻的话,使不知底细的人信以为真 C.李老师作画,看似心不在焉,可一会儿,一只奔腾的骏马就跃然纸上 D.假日里他常约几个朋友去郊游,在那里泰然自若地欣赏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微点】成语.【思路】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解析】A.“潸然泪下”形容眼泪流下来。该成语使用正确;B.“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该成语与句意不符。C.“心不在焉”指思想不集中。该成语与句意不符;D.“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该成语与句意不符。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6月1日起,国家限制商家向购物者提供塑料袋,这项“限塑令”的实施,体现了我国的环境保护 B.能否成为北川县城新址入选地,主要取决于被选地是否具有地质条件好、有利于羌文化的塑造和展示等重要条件 C.“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不仅是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口号,而且还感染着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 D.为了快速完成活动板房的搭建工作,工程抢险队的队员们不分白天黑夜,不怕日晒雨淋,抢修工期、确保了质量【微点】病句辨析与修改.【思路】本题要结合病句的类型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悉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意思重复、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式杂糅、句意不明、顺序颠倒等,然后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辨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解析】A.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决心”;B.没有语病;C.用词不当,将“感染”改为“感动”;D.搭配不当,将“抢修”改为“抢”。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 D.《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微点】文学常识.【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析】A.正确;B.正确;C.《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D.正确。故选:C。【点拨】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二、(15分,每小题15分)6.(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做标记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对、向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土地平旷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D.来此绝境(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B.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C.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机密★启用前(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②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译文: (他们)便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中,摆酒杀鸡作饭(招待他) 。【微点】古今异义;文言实词;文言翻译;文言文阅读综合.【思路】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的人访了。【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句意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加点词的解释正确;B句意为: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加点词的解释正确;C句意为: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诣:拜见。加点词的解释错误;D句意为:以后就不再有探的人访了。加点词的解释正确。故选:C。(2)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A:平旷:古义:平坦宽广。今义:平坦宽广。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B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加点词的古今含义不相同;C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加点词的古今含义不相同;D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加点词的古今含义不相同。故选:A。(3)本题考查的是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梳理文章脉络,A:正确;B:不正确;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有:“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没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C:正确;D:正确;故选:B(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①句重点词语有:“异”,感到奇怪;“穷”,穷尽。句意为: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②句重点词语有:“要”,通“邀”,邀请。省略句。句意为:(他们)便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中,摆酒杀鸡作饭(招待他)。答案:(1)C。(2)A。(3)B。(4)①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②:(他们)便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中,摆酒杀鸡作饭(招待他)。【点拨】文言实词“志”的用法:①作标记。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②心意,志向。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③记事或人物的文章、著作。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④记载,记述。亭以雨名,记喜也(《喜雨亭记》);⑤标记,标志。寻向所志(《桃花源记》)。三、(24分)7.(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写的丰收景象。(2)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含情。请结合作品谈谈词人当时的心情。【微点】诗歌意境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阅读综合.【思路】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的上阕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下阕写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心境。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词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1)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诗句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