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格式:docx页数:11页大小:49.9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40浏览次数:262U1 侵权/举报

南充市二〇二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菜畦(qí) 瞭望(liào) 淳朴(chún) 屏息凝神(pínɡ)B.纤维(qiǎn) 修葺(qì) 恬静(tián) 心有灵犀(xī)C.丘壑(hè) 掂量(diān) 默契(qì) 殚精竭虑(dān)D.谷穗(suì) 哺育(fǔ) 广袤(mào) 彬彬有礼(bī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案牍 伫立 静谧 锲而不舍B.家眷 选聘 寂寥 摸肩接踵C.沙砾 羁绊 浮燥 纷至沓来D.秘诀 端祥 丰润 墨守成规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装情”在如雷贯耳的唐诗背后,有大唐风范,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流与热情。B.横跨在汉河上的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美轮美奂。C.改造后的北湖公园,水更清澈,路更规整,夜晚灯光更璀璨,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D.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等。B.《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C.重阳,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一天有登高赏秋的风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内涵。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二、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7题。弘扬劳模精神①今天的我们,习惯了动动手指外卖送来,语音指令机器人擦地。那么,劳动离我们已经远了吗?不是的。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分工细化,不会改变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在当下中国,一分钟,快递小哥收发7.6万件快递,“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算750亿亿次。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也为劳动者、奋斗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③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盘点这些劳模,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穿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天津电力抢修工人张黎明,无数次沿着电力线路“溜达”,闭上眼睛能说出他负责的线路沿途有多少个高压塔、多少根电线杆。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重温他们的故事,想想这些平凡人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风雨看到彩虹,用劳动与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④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实干苦干的劲头。“一勤天下无难事”。无论哪个时代的劳模,都是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的劳动者。近年来评选出的劳模,高级技工、科研精兵的比重在增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不断涌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钳工夏立,多次参与卫星天线预研与装配、校准任务,装配的齿轮间隙仅有0.00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粗细。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做一点点、创新一点点,日积月累,“高原”就成了“高峰”,就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⑤“我热爱高高的塔机,喜欢它那长长的铁臂、炽热通往天路的神梯,热爱钢铁般的气息。”全国劳模、中国建筑一局塔吊工人王华曾这样吐露心声。涵养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创造更好制度环境,就能激发亿万人民用劳动托举梦想的豪情,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弘扬劳模精神。 B.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C.我们要学习劳模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 D.我们要学习劳模实干苦干的劲头。6.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这句话,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B.第③段中“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天津电力抢修工人张黎明,闭上眼睛能说出他负责的线路沿途有多少个高压塔、多少根电线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C.第④段中夏立的事例,证明了“近年来评选出的劳模,高级技工、科研精兵的比重在增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在不断涌现”的事实。D.文章论证兼顾历史、现实与未来,既指出了不同时代的劳模精神始终未变,又展望了弘扬劳模精神的美好未来。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劳动者、奋斗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B.不同时代的劳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身上闪耀着信仰的光彩,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C.重温劳模的故事,就能让每一个人走过风雨看到彩虹,用劳动与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D.劳模精神的内涵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二)说明性文本阅读(8—9题,每小题3分,10题4分,共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①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最西段,这里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市区低3~4℃。位于延庆赛区核心区的小海陀山,平均气温比延庆还低十几摄氏度,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它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场。高山滑雪赛道的出发平台,海拔2198米,是北京市海拔最高的建筑,造型巍峨,犹如一只乘风欲飞的风筝。②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拥有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第一,延庆赛区整个场馆设施属于新建场馆,特别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不仅海拔最高,而且在初期建设中,山上没有道路、水、电和通信;第二,国际雪联对于整个赛道要求非常严苛,国内又没有冬奥会相应的雪道建设经验以及标准参考,所以整个建设过程中,都是根据国际雪联的相应要求进行建设的;第三,这条赛道的坡度非常大,最大的坡度达到68%,很多区域机械作业无法到达,因此完全要靠人力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③虽然西临海拔高、施工条件差等难题,但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冬奥场馆建设的铁律。针对“可持续性”原则,组委会制定了54项任务,既有生态修复等环境可持续任务,也有与赛区周边居民生活改善相关的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把所有相关业务都融入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赛事。④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造雪工作也是一项极其艰苦及严格的工作:为了保证比赛选手最高滑行时速能达到130~140公里/小时,国际雪联对雪道硬度有严格要求,因此造雪成为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比赛要求,雪道表面必须保持结晶状态,近似于冰面,这种雪被称为冰状雪。冰状雪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雪道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还能保证雪道表面平整光滑,让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的相对完美,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⑤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的水来自佛峪口水库和白河堡水库。通过7.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把造雪用水送往小海陀山海拔1050米的塘坝和海拔1290米的蓄水池进行蓄存。再通过三级泵站将造雪用水分别注入各雪道造雪系统,最终到达小海陀山2198米最高点附近的出发平台。同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还建设了完善的融雪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回收的水资源将实现重复利用。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出发在30分钟内抵达各项目出发点。(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8.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B.本文依次介绍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位置、赛道、引水、造雪、索道等。C.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D.本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高山滑雪赛道的坡度非常大,最大的坡度达到68%,机械作业无法到达,完全要靠人力进行施工作业。B.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把所有业务都融入绿色低碳、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赛事。C.雪道表面近似于冰面,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让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的完美。D.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最西段,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场设在小海陀山。10.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在哪些方面让你感到自豪?请根据文本简要回答。(4分)(三)叙事性文本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4题。望春风①一夜之间,田野山间的野菜被微风吹绿了——几次探头探脑后,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晕出活泼泼的一片。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春天终于如约而来。②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③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④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⑤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菜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⑥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⑦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⑧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衣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衣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衣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前行。(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1.文本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3分)12.文本形象地描绘了疫情缓解后乡村中哪几幅劳动场景?请简要概括。(3分)13.文本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两位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14.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疫情。文中两位老人在疫情还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为友情而相聚的行为,有人认为不可取,有人认为值得赞赏。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