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江苏省淮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淮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页数:16页大小:2.9 M上传日期:2023-11-01 10:07浏览次数:461U1 侵权/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青春不是一段人生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的状态;青春不是一段花枝招展的妙龄,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精神融入青春,才能让青春富有质感。青春是一个坐标,一尊石碑,一座高山,会(铭刻篆刻)下漫漫人生中的每一缕印痕,会如茫茫夜空中的一棵明星,zòng然斗转星移,依然会发热发光。(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花枝招展积极向上(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龄()(zòng)___________(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答案】(1)花枝招展积极向上(2)①.líng②.纵(3)①.棵②.颗(4)铭刻【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临写汉字。注意书写准确,笔画规范,在田字格里间架结构安排合理,笔画不要触碰到田字格边框。【小问2详解】注音。龄:读音líng,泛指年数。汉字书写。纵然:即使;纵:读音zòng,放任,不拘束。【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汉字字形。量词“棵”多用于植物,“颗”多形容表示颗粒状的东西。句中形容明星,用“颗”。【小问4详解】考查对词语的辨析。“铭刻”指在器物上铸刻文字或图案;“篆刻”指雕刻印章的艺术。结合下文“漫漫人生中的每一缕印痕”,应选“铭刻”。2.你所在社区准备开展“智能服务敬老月”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新闻宣传窗】(1)根据以下消息,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实施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连心调解室】(2)某小区门口的超市只用智能方式收款,不收现金,导致不少老人购物不便。请你劝说超市老板王叔叔同意现金支付。【小小辩论台】(3)社区组织一次辩论赛,正方认为数字智能可以代替子女照顾老人,你作为反方,请说说反驳理由。反方:我方认为数字智能不能代替子女照顾老人,因为【答案】(1)示例: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传统与创新并行(2)示例:王叔叔,我们小区有很多老年人不会运用智能技术,只用智能方式收款给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些老年人对智能收款望而却步,也减少了您的超市的人流量。不如您同时使智能、现金收款两种方式,满足我们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3)示例:①老年人很难从容地运用数字智能;②老人需要的是儿女的关爱,而数字智能只是冰冷的机器,无法给老人提供精神上的安慰;③如今的数字智能还没有达到完全代替人的程度,数字智能无法完全代替子女照顾老人。【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消息拟写宣传标语。材料有两段:第一段写国务院办公厅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作出部署,第二段写具体措施。作答时,根据第二段“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概括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传统与创新并行。注意字数不超过20字。【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劝说词,要切合题意,题中面对“市老板不收现金”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得体,易于接受。称呼是“王叔叔”,内容要抓住“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支付,建议王叔叔使用现金与智能支付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盈利。示例:王叔叔,您的超市只用智能方式收款,我们小区有很多老年人不会运用智能技术,这让一些老年人在购物时有所不便,同时也影响了您超市的营业额。如果您同时使用智能方式和现金方式收款,相信小区的老年居民会非常高兴,这样也会让你的超市多盈利,一举两得,您看怎么样?【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拟写辩论词。拟写辩论词既要能驳倒对方观点,又要切实可行,不让对方找到反驳的理由。根据题干可从儿女关怀、有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数字智能等方面综合思考。示例:我方认为数字智能不能代替子女照顾老人,因为不管数字智能给生活带来了多少便利,它都只是一种技术,老人在使用的时候面对的也是冰冷的机器,无法与子女贴心的关爱相比。而且现在数字智能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代替人的程度,如陪伴老人散步,照顾卧床老人等,还是要子女亲自去做才可以。3.诗文名句填空。(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2)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非宁静无以致远②.浮云游子意③.浅草才能没马蹄④.柳暗花明又一村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分析】【详解】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注意“致、暗、村”易写成别字。二(70分)(一)(6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之慨叹也。”词中,“宛然在目”的风景有怎样的特点?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答案】4.寥廓荒僻、萧瑟悲凉。5.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作答此题,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军中的号角声响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长烟落日”,写出塞外的壮阔风光,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色。从“边声“角起”“落日”“孤城”可见荒僻、凄凉、萧瑟,从“千嶂里“长烟”可见寥廓。【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蕴含的情感。注意题干关键词“哪些”,表明蕴含多种情感。“人不寐”,人难以入睡,表明彻夜未眠,原因是什么呢?联系上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由词句可知,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将军白发征夫泪”,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白发未归,是因为战争,与家人久别,一定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二)(18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甲】云花寺有圣画殿,长安中谓之七圣画。初,殿宇既制,寺僧召画工,将命施彩饰,会贵其直①,不合寺僧祈酬,亦竟去。后数日,有二少年诣寺来谒日:“某,善画者也。今闻此寺将命画工,某不敢利其价,愿输功,可乎?”寺僧欲先阅其迹②。少年日:“某弟兄凡七人,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寺僧以为妄,稍难之。少年曰:“某既不纳师之直,苟不可师意,即命圬其壁,未为晚也。”寺僧利其无直,遂许之。后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绘,将入其殿,且谓僧曰:“从此去七日,慎勿启吾之门,亦不劳饮食,盖以畏风日所侵铄也。可以泥锢③吾门,无使有纤隙;不然,则不能施其妙矣。”僧从其语。如是凡六日,阒④无有闻。僧相语曰:“此必他怪也。且不可果其约⑤。”遂相与发其封。户既启,有七鸽翩翩。望空飞去,其殿中彩绘俨若,四隅唯西北墉⑥未尽其饰焉。后画工来见之,大惊曰:“真神妙之笔也。”于是无敢继其色者。(选自张读《宣室志》)[注释]①贵其直:画工要价太贵。②迹:这里指在其他地方的画稿或作品。③锢:封闭。④阒(qD):寂静,空寂。⑤不可果其约:不可始终守约。⑥墉:高墙。【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可以泥锢吾门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如是凡六日:_____________(2)遂相与发其封:_____________(3)竟不可得:_____________(4)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2)尔辈不能究物理。9.联系上下文,揣摩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寺僧此刻的心理。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请分别举例分析。【答案】6.可/以泥/锢吾门7.①.这样②.一起 ③.终了,最后④.停止8.(1)从来没有在长安作过画,怎么会有作品呢?(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9.寺僧觉得(少年的话)不可信,不敢完全相信少年,心中充满怀疑。10.甲文用画工的“大惊”和“无敢继其色者”来衬托七兄弟的画技高超。乙文将寺僧的做法、讲学家的看法与老河兵的做法作对比,衬托了老河兵实事求是,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的特点。【解析】【分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朗读停顿。作答时,可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判断。“可”是能愿动词,可以;“以”是介词,“以泥”是“用泥”的意思,介宾短语,故“可以”是两个词,中间应断开;“锢吾门”是动宾结构,“以泥”作它的状语,故应断开。正确的断句为:可/以泥/锢吾门。【7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1)如是凡六日:像这样一共六天。是:代词,这样。 (2)遂相与发其封:于是(僧人)一起打开了大门的泥封。相与:一起。 (3)竟不可得:最后还是没找到。竟:终了,最后。 (4)转转不已:不停地转动。已:停止。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古今异义。重点词语:(1)未尝:从来没有;画于长安中:即“于长安中画”,在长安作过画;宁:怎么;迹:这里指作品。(2)尔辈:你们;究,探求;物理,古今异义,这里指事物的道理。【9题详解】此题考查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寺僧以为妄,稍难之”,意思是僧人认为(这)很荒诞,稍加质问他们。前文少年说能画,寺僧要看画稿,而少年却说从未在长安作过画,因此寺僧产生了怀疑,觉得少年的话不可信。【10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作答此题时,要抓住原文语句分析。甲文结尾“后画工来见之,大惊”,后来的画工看到了彩绘,大为惊奇;“于是无敢继其色者”,因此没有敢接着上色的人。用画工“大惊”的神态描写及没有敢增色的人来衬托七兄弟画技高超。乙文第一段“求二石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