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格式:doc页数:9页大小:179.5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04浏览次数:297U1 侵权/举报

语文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jiào)别墅(shù)仙露琼浆(qióng)B.萌发(méng)嘹亮(liáo)抑扬顿挫(cuò)C.鲜妍(yán)哺乳(fǔ)一气呵成(hē)D.菜畦(qí)思慕(mù)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项是()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志:志向C.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物喜C.而伯乐不常有温故而知新D.其真无马邪帝感其诚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①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2)请在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王维的《竹里馆》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摩诃池,消逝的仙湖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一位西城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五代时,摩河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以摩河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甲,也是乙,还是丙。遺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1914年,全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⑦唉!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濠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摩诃池!(改写自《成都简史》)10.联系全文,在第六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11.文章第一段与第三段分别引用了陆游的诗词,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12.如要在第一段末尾加上一句话,下面哪句更合适?请联系全文,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如果跟今天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骄傲:摩诃池,我们的仙湖!B.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兴奋:摩诃池,它在哪儿呢?C.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疑惑:摩诃池,咋没听过呢?五、作文(60分)13.作文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呢?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摩诃池(其二)宋祁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①东海不为田?(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注】①争教:怎么能让。14.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15.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A.乐B.叹C.伤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重修杜工部草堂记〔明〕杨廷和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A.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属:通“嘱”,嘱托 B.临于官道者为门临:靠近C.夫世称子美者称:称赞 D.轩然与之并并:合并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2)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18.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19.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A.蚂蚁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B.萤火虫b.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C.圣甲虫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D.螳螂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20.如果要编一本《爱与痛的诗行——艾青诗选》,下面四首艾青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哪两首更适合入选?()A.《鱼化石》 B.《北方》 C.《刈草的孩子》 D.《我爱这土地》(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成都的卖水人何满子①成都有一句谑语,叫作“南门大河没有盖”。那意思是,你要死就请便,往河里跳都行。但是,河不是溺死人的,而是养活人的。②四十年代成都自来水厂的供应面极小,居民绝大部分的吃水用水,不是河水,就是地下水。所有的公馆里,家家有口井;没有井的居民则是用挑来卖的河水。挑河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靠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③当年没有井的成都住家户,大都是论月向挑河水卖的人包水的,家家都有一只贮水缸,挑水的每天来给倒满。以当时的币值,离河近的城圈周遭的人家,包一月每担河水大概只需块把钱,离河较远的也不过两元钱,通常一家用两担水,每家人买水的支出不过四五元。为了多挣一些钱,挑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趙水,收入依然微薄。④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