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四川泸州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四川泸州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页数:12页大小:229.3 K上传日期:2023-10-31 17:28浏览次数:185U1 侵权/举报

2021年四川泸州生物中考试题一、选择题1.将番茄成熟果实的不同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如图所示,图甲是表皮细胞,图乙是果肉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属于番茄的上皮组织B.图乙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换用大光圈可使观察到的视野更明亮D.制作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两种,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两者的乘积)和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一面是凹面镜,外界光线较弱时时使用。)。调节部分由转换器(安装物镜、转换物镜的结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调节进入镜筒光线的强弱。)及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两者都是调节镜筒升降,区别是,粗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调节幅度小)。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压片夹起固定玻片标本的作用。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等结构。【详解】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图甲是番茄的表皮细胞,故属于保护组织,A不符合题意。B.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即番茄果肉细胞中只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图乙番茄果肉细胞主要起储存营养物质功能,这些物质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果肉细胞不需要光合作用,从细胞的分工角度,为了使功能专一,没必要有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C.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使用大光圈可使进入镜筒的光线变强,视野变亮,C符合题意。D.番茄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其结构有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故只要滴加清水即可,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熟知显微镜的操作及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0年,在新冠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仍再创新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B.水稻叶片蒸腾作用能促进筛管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C.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D.适当增加稻田中二氧化碳浓度可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亩产量【答案】B【解析】【分析】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提高杂交水稻田亩产量,就要加强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等。【详解】A.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由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后形成的第一代杂交种,因此,杂交水稻属于有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B.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果是导管,筛管运输有机物,B符合题意。C.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不断增强,有机物的积累也会越来越多,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熟知被子植物的生理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清代诗人张问陶用“衔杯却爱泸州好来表达对泸州美酒的喜爱,泸州酒的酿制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能进行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C.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D.酿酒时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是真菌,它也属于单细胞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其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详解】A.酵母菌是真菌,它也属于单细胞生物,其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B.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在营养状况良好时,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不进行分裂生殖,B不符合题意。C.酵母菌可以有氧呼吸也可以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不符合题意。D.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熟知酵母菌的结构和生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截至2021年5月30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人数达6亿3千万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是新冠疫苗中的一种,目前临床上需要接种2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接种新冠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B.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C.第二次注射新冠疫苗能使人体产生更多抗体D.已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外出不再需要进行防护【答案】D【解析】【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详解】A.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这是因为疫苗能促使人体产生抵抗新冠毒的抗体,从而预防由其引起的新冠肺炎,A不符合题意。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B不符合题意。C.疫苗的防病原理是让人体免疫细胞认识病毒又不使人体发病,因此基本原则是少量多次使抗原(病毒)进入人体,使人体产生初次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具有识别消灭病毒功能),但是第一次疫苗不能多给,因为多给对免疫力低下的人就相当于一次真正的患病,反应严重失去了防病的目的;第二次的放大原理:第一次注射疫苗后,人体会产生少量的抗体但是量不是很多,另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的量会下降,因此要在抗体的量将为零之前注射第二剂疫苗,因为人体内已经对第一次的抗原(疫苗—灭活病毒、合成病毒)产生了抗体,因此第二次注射后人体会快速识别并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更多的抗体,因此我们称之为放大作用,因此在两次注射后人体已经产生足够的抗体来对抗新冠病毒,C不符合题意。D.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外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熟知免疫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端午将至,很多地方都在组织赛龙舟活动,当队员听到发令枪响时便开始奋力划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枪响奋力划桨属于简单的反射B.控制划桨行为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奋力划桨时,肾上腺素会分泌增多D.划桨过程中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2)肾上腺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详解】A.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龙船队员一听到发令枪声响就奋力划桨属于复杂反射,A错误。B.控制划桨行为的中枢为运动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CD.奋力划桨时,情绪激动,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会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又会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领命,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CD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6.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不同种类的地雀,部分雀喙的形状与它们的食性入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雀喙形状a喙短而粗b喙长而细c喙大小适中食物来源坚果和种子昆虫种子和昆虫A.三种雀喙不同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B.b雀喙形状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属有利变异C.以昆虫为食的地雀,喙长而细有利于啄开树皮捕食昆虫D.三种雀喙形状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详解】A.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题干中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种类的地雀,它们的食物不同,喙形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定向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A不符合题意。B.b雀喙形状——适于取食昆虫,该形状的喙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则不利于b雀取食,对生存不利,故属于不利变异,B符合题意。C.喙长而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有利于啄破树皮,找到昆虫,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D.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适应环境的变异逐代遗传下去并得到积累和加强,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形成了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的地雀种群,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八、分析说明题7.近年来,泸州古蔺县某山区发展“肉牛+牧草+甜橙”的新型种养殖模式。在该模式中,牧草喂牛,牛粪肥地,促进甜橙和牧草的生长,甜橙和肉牛又为养殖户创收,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请回答以下问题:(1)牛粪在肥地之前需要________的分解作用,才能将牛粪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甜橙和牧草利用。(2)该山区生态系统是由甜橙、牧草,肉牛等生物部分和_______部分组成,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_(填“强于“弱于”或“等于)黄荆老林等森林生态系统。(3)某同学学习了生态系统知识后,写出了该山区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太阳→牧草→肉牛,其它同学认为这条食物链的书写有错误,应修改为:________。【答案】(1).分解者(或腐生的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3).弱于(4).牧草→肉牛【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蚀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详解】(1)牛粪中含有的有机物,并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分解者(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为主)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才能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