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格式:doc页数:26页大小:367.5 K上传日期:2023-10-31 00:06浏览次数:361U1 侵权/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00分)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考点】15: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6: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依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解答】半坡原始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是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故选:D。【点评】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历经能力。2.(1.00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考点】26: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解答】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选:C。【点评】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历经能力。 3.(1.00分)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考点】2I:青铜器.【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解答】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而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识记能力。4.(1.00分)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考点】2A: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开化最晚。故“他”是指秦国。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战国七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1.00分)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考点】35:西汉的建立.【分析】本题考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为切入点,查西汉建立时间。【解答】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秦与新朝之间为西汉。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汉建立时间的识记能力。6.(1.00分)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考点】18: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24:商朝的建立与灭亡;2A: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41:官渡之战.【分析】本题以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古代主要战役。【解答】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所以④①②③排列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主要战役的时间顺序,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7.(1.00分)“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考点】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分析】本题以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材料体现了主要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有关内容。8.(1.00分)“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分析】本题以“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它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9.(1.00分)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知道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赵匡胤就是宋太祖。【解答】据题干“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太祖是指赵匡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1.00分)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考点】6A:宋代的社会生活.【分析】本题以“鬼市”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宋代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已没有界限,到北宋中期,城市的街市变迁完成了从坊外店肆到坊墙开门侵街店肆再到夹街店肆的演变过程,市内到处设有晓市、鬼市、晚市和夜市,全城店铺林立,体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11.(1.00分)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考点】6D:元朝的建立、统一与疆域.【分析】本题以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依托,考查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元朝。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12.(1.00分)“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考点】73:郑和下西洋.【分析】本题以“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说明规模大;“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说明技术先进;“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说明郑和远航是和平交往。材料没涉及郑和远航利润大小问题,故A不是郑和远航特点。故选:A。【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13.(1.00分)如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考点】7C:清朝在台湾的建制;7G: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7H: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内容。清朝时期加强了对台湾、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统治。【解答】分析题干中的资料卡片,其中主要内容都是反映了清朝在台湾、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统治施,其共同作用是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所以研究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B。【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内容。14.(1.00分)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B.紫禁城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C.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也是权力的象征D.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考点】7O: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F4:金字塔和埃及文明;GI: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分析】本题以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为依托,考查明长城。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秦朝,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题干选项表述不正确的是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15.(1.00分)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考点】7P:明朝三部科学巨著.【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天工开物》。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