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化学试卷及答案(1)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化学试卷及答案(1)
格式:doc页数:7页大小:157 K上传日期:2023-10-30 23:51浏览次数:17U1 侵权/举报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理化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Cl-35.5Ca-40Zn-65一、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氦是太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H B.He C.N D.Cl2.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3.属于有机物的是A.C60 B.CO C.H2CO3 D.C2H6O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氢气与液氢 B.水银与银 C.干冰与冰 D.氧气与臭氧5.Cr2O3可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C.+5 D.+66.pH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 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7.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A.硫粉 B.铁丝C.木炭 D.红磷8.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A.天然气:COB.烧碱:Na2CO3C.熟石灰:Ca(OH)2D.纯碱:KOH 9.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0.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是A.FeO+H2SO4→FeSO4+H2OB.Fe2O3+3H2SO4→Fe2(SO4)3+3H2↑C.Fe2O3+2H2SO4→2FeSO4+2H2OD.Fe2O3+3H2SO4→Fe2(SO4)3+3H2O11.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人工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A.电解B.吸附C.过滤D.消毒技术条件HCl含量36.0%~38.0%外观合格12.右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A.氯元素含量B.溶质溶解度C.溶质质量分数D.溶质式量13.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A.可燃性B.挥发性C.不稳定性D.还原性14.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5.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的锌片,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中含有Zn2(OH)2CO3。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Zn外,还有=1\*GB3\*MERGEFORMAT①N2=2\*GB3\*MERGEFORMAT②O2=3\*GB3\*MERGEFORMAT③CO2=4\*GB3\*MERGEFORMAT④H2O中的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与“”代表不同种元素原子),该反应可能为A.氢气的燃烧B.水的电解C.甲烷的燃烧D.一氧化碳的燃烧17.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GB3\*MERGEFORMAT①X+酸→盐+水;=2\*GB3\*MERGEFORMAT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可能是A.氧化铜B.盐酸C.氢氧化钠D.碳酸钠18.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19.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20.一个分子质量(单位:克)的计算表达式为A. B.C.D.二、填空题(共21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21.人类常从矿石中获取金属材料。①铁是冶炼最多的金属。工业炼铁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常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_。②铜是人类较早利用的金属,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铝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炼铝原料水铝石的主要成分是Al(OH)3,Al(OH)3由种元素组成,2molAl(OH)3中含有__________g氧元素。④金属冶炼通常使矿石中金属元素转变为_______(填“化合”或“游离”)态。22.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各放入20.0g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50.0g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温度不变),结果如下图所示。①甲烧杯中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②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乙烧杯中的溶液缓缓降温至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g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______t2(填“>”、“<”或“=”)。④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温度(℃)溶解度(g/100g水)2031.64063.950145601107014080169分析上述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__________℃。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液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__________23.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容器=1\*ROMAN\*MERGEFORMATI针筒=1\*ROMAN\*MERGEFORMATI容器=2\*ROMAN\*MERGEFORMATII针筒=2\*ROMAN\*MERGEFORMATII红墨水液面位置A二氧化碳(充满)10mL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充满)10mL水保持左高右低B0.65g锌15mL盐酸0.24g镁15mL盐酸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①实验a中,容器I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实验b中,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是容器________(填“I”或“II”)。红墨水液面位置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共19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24.某大理石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将滤液蒸干,冷却后称量所得氯化钙固体。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不计损耗):①氯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g。②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25.气体制取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①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能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可将制得的气体通过填充有一种氧化物的干燥装置。该氧化物是________。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用所选装置制备二氧化碳,能用于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能使反应暂停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实验室不适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焰呈紫色。第二步:另取样,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①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________。②第二步实验中,AB之间图象所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BC段减少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③C点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点沉淀的物质的量的三分之一。原溶液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n1)与硫酸钠的物质的量(n2)的关系为n1=________。 参考答案六、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题号27282930313233343536答案BADDBAACCD题号37383940414243444546答案ACBBCDCABD七、填空题47.(1)Fe2O3或氧化铁(2)Fe或铁(3)CO2或二氧化碳(4)C+2CuO2Cu+CO2↑(5)减少(6)3或三(7)96(8)游离48.(9)饱和(10)温度(11)溶剂种类(12)40.0(13)>(14)50(15)答案如图。49.(16)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17)CO2+Ca(OH)2→CaCO3↓+H2O(18)II(19)开始时左高右低,最终左右相平。八、简答题(共19分)50.(1)11.1(2)0.lmol51.(3)2H2O22H2O+O2↑(4)d(5)CaO或氧化钙或生石灰(6)ad(7)长颈漏斗(8)在乳胶管处夹紧弹簧夹(9)CO2可溶于水52.(10)KC1或氯化钾(11)NaCl、BaCl2、KC1或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钾(12)BaCO3或碳酸钡(13)2n2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