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562.5 K上传日期:2023-10-30 21:29浏览次数:317U1 侵权/举报

2023年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答案】B【解析】【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 D.移走蒸发皿【答案】D【解析】【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A正确;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B正确;C、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C正确;D、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为防止手烫伤,应用坩埚钳移走蒸发皿,放在陶土网上。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 3.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 B.镁条 C.氧化铜 D.硫酸钠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变红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固体溶解、有气泡,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硫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符合题意;故选D。4.近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无机催化剂(ZnO-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催化剂ZnO-ZrO2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答案】A【解析】【详解】A.因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则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此选项正确;C.反应前后催化剂ZnO-Zr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正确;D.CO2和H2是无机物,CH3OH是有机物,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此选项正确。故选A。5.“宏观拼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带有酒香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正确;B、一滴水宏观上很小,但其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解释正确;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说明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解释错误;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解释正确;故选:C。6.学习科学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B.室内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D.电线着火,先断电再灭火【答案】A【解析】【详解】A、油锅着火,用水浇会使油滴飞溅,引发事故,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符合题意;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有毒、有害气体受热膨胀在室内上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吸入,做法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含有易燃物,需要严禁烟火,做法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D、电线着火,先断电再灭火,能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做法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故选A。7.工业上氢氧化钙制取步骤为:煅烧石灰石得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溶液质量不变B.1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至40℃,溶液变浑浊C.2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可表示为:D.5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低温度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答案】B【解析】【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溶剂水参与反应损失一部分、造成溶质也会析出,故最终溶液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1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至40℃,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质析出,溶液变浑浊,符合题意;C、20℃氢氧化钙溶解度为0.165g,即100g水最多可溶解0.165g氢氧化钙,故此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可表示为:,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5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低温度至20℃时,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稀盐酸加水稀释B.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C.向一定量的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D.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答案】C【解析】【详解】A、向稀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像不正确;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但不会减少到0,故选项图像不正确;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断增加,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D、红磷燃烧放热,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氧气消耗、温度冷却到室温,气压减小至小于原气压,故选项图像不正确。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9分)9.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种减缓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2)如果人体内缺少______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3)已知大豆生长最适宜pH为6.5-7.5。经测定,某农田土壤溶液的pH为6,可向该土壤中加入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物质改良以适宜大豆种植。(4)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答案】(1)涂油 (2)碘(3)碱性(4)乳化【解析】小问1详解】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刷漆、涂油、电镀等;【小问2详解】人体内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疾病;【小问3详解】改良酸性土壤应该向土壤中加入碱性物质改良;【小问4详解】洗涤剂除油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汽油也可以除油,是利用了溶解原理。10.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侯氏制碱法原理,探究利用CaCl2、NH3、H2O、CO2制备氯化铵(NH4Cl)。已知:NH3极易溶于水得到氨水,通入CO2时发生如下反应:2NH3+H2O+CO2=(NH4)2CO3。其具体流程设计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该流程最终产物可作为肥料的是_______。(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_____(任写一种)等。(3)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答案】(1)氯化铵##(2)①.过滤②.玻璃棒##烧杯(3)①.②.复分解反应【解析】【小问1详解】据流程图可知,该流程最终产物可作为肥料的是氯化铵。【小问2详解】过滤是利用物质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所以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等。 【小问3详解】第③步反应是(NH4)2CO3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1.天然气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方法一:煤气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二:开发煤层气。煤层气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物质,俗称“瓦斯”,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 方法三:开发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困难。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方法一中提到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_________。(2)方法一中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CH4+H2O,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3)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层气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根据方法三,判断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在15℃和100atm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B.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填“CO”或“CO2”)。我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_A.植树造林 B.焚烧秸秆 C.节能减排 D.燃放烟花【答案】(1)甲烷化催化剂(2) (3)混合物 (4)B(5)①.CO2②.AC【解析】【小问1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甲烷化催化剂;【小问2详解】参照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则二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煤层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小问4详解】A、由图可知,在15℃和100atm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已经转化为甲烷气体和水,不符合题意;B、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故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符合题意。故选B;【小问5详解】“碳中和”中的“碳”是指CO2;A、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碳中和”理念,符合题意;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不符合题意;C、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中和”理念,符合题意;D、燃放烟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AC。12.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古今对比,社会生活发生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