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2年湖南省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8页大小:316.6 K上传日期:2023-10-30 21:22浏览次数:420U1 侵权/举报

2022年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C1-35.5Ba-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第112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共5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弯曲 B.冰川融化 C.汽油挥发 D.蜡烛燃烧【答案】D【解析】【详解】A、铁丝弯曲,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冰川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详解】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故选B。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的体积 B.过滤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答案】C【解析】【详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读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液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4.邵阳武冈是“中国卤莱之都”,这里的卤菜味道鲜美、香味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B【解析】【详解】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卤菜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B。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煤和汽油燃烧可生成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可形成酸雨的气体,不符合要求。天然气可生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不符合要求。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为最理想的能源。所以应选D项。考点: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6.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的是A.磷矿粉 B.硫酸钾 C.氯化钾 D.硝酸铵【答案】A【解析】【详解】磷矿粉属于磷肥,是灰白色粉状固体,而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铵都是白色晶体,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磷矿粉,故选A。7.“”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详解】A、图A中只有一种分子,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图B中有两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图C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图D中只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红磷 B.铁丝 C.木炭 D.硫【答案】B【解析】【详解】A、红磷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9.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生活用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不锈钢菜刀 B.玻璃水杯 C.陶瓷碗 D.塑料脸盆【答案】D【解析】【详解】A、不锈钢菜刀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玻璃水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陶瓷碗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塑料脸盆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故选D。10.地壳中含有丰富的铝元素。结合下图分析,关于铝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B.铝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铝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该选项说法正确;B.铝元素是“钅”,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11.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劳动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C.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将其乳化洗净D.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答案】C【解析】【详解】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未擦干就涂油,油会将为擦干的水分包裹在里面加速生锈,不符合题意;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放蔬菜(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果用水,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带着带着火焰扩散,不符合题意;C、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将其乳化洗净,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符合题意;D、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没有效果,应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答案】A【解析】【详解】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上进行称量,且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不符合题意;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13.2022年4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圆满完成长达六个月的“太空出差”任务。本次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是无机化合物B.偏二甲肼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偏二甲肼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D.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分【答案】B【解析】【详解】A、C2H8N2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B、偏二甲肼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2×2):(1×8):(14×2)=24:8:28,所以偏二甲肼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C、偏二甲肼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8):(14×2)=6:2:7,错误;D、根据化学式知偏二甲肼是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每个偏二甲肼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错误;故选B。14.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A.S+O2SO2,化合反应B.H2O2H2↑+O2↑,分解反应C.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D.Ca(OH)2+HCl=CaCl2+H2O,复分解反应【答案】AC【解析】【详解】A、该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多变一的原则,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该反应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为:,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AC。15.化学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B.人体必需元素的摄入应该越多越好C.在酱油中适当添加含铁的化合物,可预防缺铁性贫血D.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影响生长发育【答案】C【解析】【详解】A、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故A错误;B、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是要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错误;C、人体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因此在酱油中适当添加含铁化合物,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故C正确;D、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D错误;故选C。1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7102837反应后的质量/g141033xA.x的值是25 B.乙一定是催化剂C.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3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参与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密闭空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x;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反应,判断反应的发生情况。【详解】A、x=7+10+28+37-14-10-33=25,故选项正确;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反应,故选项错误;C、甲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选项错误;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g-7g):(33g-28g)=7:5,故选项错误。故选A.。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碳酸钠俗称纯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碳酸钠属于碱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原子不显电性,但分子、中子也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B.碳酸钠显碱性,但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C.氧化物是指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该选项推理不正确;D.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该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1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A.O2(N2):通过灼热的铜网B.CO2(CO):通入氧气后点燃C.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D.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的是氧气。A错。B、通入氧气后点燃会引入新杂质氧气。B错。C、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C正确。D、过量的BaCl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除去硫酸钠,引进了氯化钡。D错。综上所述:选择C。 19.在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B.若滤液为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