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09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09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格式:pdf页数:30页大小:2.1 M上传日期:2023-10-26 20:41浏览次数:407U3 侵权/举报

2009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0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如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并应用地理原理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树叶的大小结构和水滴滴落的特征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照片上树叶叶较大(可根据水滴与叶片对比进行估测),并且有水滴滴落,反映了该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选:D。【点评】掌握基本的读图析图的技巧,培养基本的分析能力和推测能力,难度适中.2.(2分)如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并应用地理原理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照片上树叶叶较大(可根据水滴与叶片对比进行估测),并且有水滴滴落,反映了该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地区.【解答】解:照片上树叶叶较大(可根据水滴与叶片对比进行估测),并且有水滴滴落,反映了该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地区。故选:B。【点评】掌握基本的地理认知概念,对基本的地理原理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难度适中.3.(2分)如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4题.“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考点】81:区域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E:地理关联图;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根据“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故其对趾点的水半球极点应为(38°S,180°),故38°S属于南半球,180°属于西半球.【解答】解: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极点关于地心对称,两点的纬度值相等,分别在南北半球,即其纬度为38°S,南半球;A、B可排除;经度差为180°,经度为180°西半球,C错,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对趾点的基本判断方法,南北纬相反,纬度数相同;东西经相反,经度数互补,并能结合东西半球的划分判断即可.4.(2分)如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4题.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考点】1J: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及相关空间的思维能力.(1)“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其对趾点(38°S、180°);(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互余,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3)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因“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可知此时0°经线地方时为0时,故180°地方时为12时,为太阳直射的经线,综合可知太阳直射点在(23°26′S,180°E).【解答】解: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夜半球的中心点为(23°26′N,0°),则太阳直射点在(23°26′S,180°E),此时,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北京时间为8点,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期;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很巧妙,给定一个新概念“陆半球”,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它们怎么重叠,这时需要固定其中一个半球,让另外一个半球来以动态和它重叠,这需要很强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5.(2分)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D.⑤【考点】2Q:三大类岩石的成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图中箭头①表示外力作用(固结成岩),Ⅱ应为岩浆,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上升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等).学生可能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解答】解: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变质岩,通过箭头⑤变质作用完成。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6.(2分)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C.Ⅲ﹣﹣⑤D.⑥﹣﹣I【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和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特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根据图中的岩石中含有化石,所以判断应该是沉积岩.图中的图中Ⅰ代表沉积环境,①是外力作用形成了沉积岩.图中的②③是在熔融环境下的作用,④⑤是变质环境下的作用,⑥是风化,侵蚀,搬运作用.【解答】解:A、根据图中的岩石中含有化石,所以判断应该是沉积岩。图中的图中Ⅰ代表沉积环境,①是外力作用形成了沉积岩,故正确;B、图中Ⅱ代表熔融环境,②③是在熔融环境下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C、图中Ⅲ代表变质环境,④⑤是变质环境下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D、图中的图中Ⅰ代表沉积环境,⑥是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和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熟记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本质,解题难度不大.7.(2分)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7﹣8题.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考点】81:区域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31: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地理事实;51F:自然灾害.【分析】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解答】解:墨镜、遮阳帽、防晒霜意味着太阳辐射强烈,8月至10月带羽绒服说明昼夜温差大,防水服意味着降水较多,综合判断为青藏高原地区。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即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8.(2分)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7﹣8题.如图所示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①B.②C.③D.④【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同.【解答】解:结合题意可以知道,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夏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图中①是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是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是内蒙古大草原,④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只有②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相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9.(2分)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考点】4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水域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图,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则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则a为污水处理.【解答】解:读图,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则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则a为污水处理。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读图分析能力,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10.(2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考点】5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分析】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解答】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其它太偏激,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难度较小,以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图形与联系课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2分)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考点】4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解答】解: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水域环境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12.(2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1、图2回答12~13题.图1是某地区育龄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